农村住宅的优化设计论文

2020-06-26实用文

农村住宅的优化设计论文

  农民在建筑房屋时一般都不去专门的设计图纸,施工人员只是依据一个提纲、一份简图这种老方法来建造,虽然新农村建设对农村房屋建筑提出了要求,都有标准图纸来依照,但是很多人感觉这些图纸与自己的希望值相差较大,不愿意依照图纸进行建筑,传统方法建筑起来的房屋一般不能与北京城郊人们的家庭结构、产业结构相结合,没有体现出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仅结构过于简陋,功能性也不强。对郊区农村而言,住房不仅是一处居所,不仅供人们居住,农村住房还承担着农业生产的作用,住房的农业生产功能对农村产业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但是房屋建筑中往往没有对产业化的功能进行深入的研究,导致设计的房屋缺少家具气息,空间没有变化,样式单一,随着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根据传统观念建筑起来的农村房屋一些功能都不能再使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人们在追求自我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中,常常忽视了老人的感受,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和乡土观念的影响,在北京郊区还有我国的很多地方,子女与老人同住的情况十分普遍,但往往老人的居住条件要比子女的居住条件差,有些是由于子女对老人不够重视,有些是因为老人愿意把更加好的地方留给子女住,无论什么原因导致的老人居住条件较差,都说明了在建筑设计上缺乏对老年人口的居住设计。随着我国的发展,我国将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大多数农户家中都有一位老人,其次是有2位老人的,很多农户家中有2个50~60岁的家庭成员,说明老年化的农民人数增多。在这种背景下,国家会针对老年人建立长效的社会养老机制,但在这之前,老人主要还是靠家庭养老,为了体现中华民族尊老的传统美德,在建筑设计中应该针对老人设计他们适宜居住的空间。

  影响京郊新农村建设中住宅设计的因素

  1国家政策

  从2005年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各级地方政府都加大了对农村事业的支持,增加了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政府逐渐建立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等促进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国家帮助北京城郊农村改善了居住环境,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农村居民都安装了太阳能,旱厕、火炕也得到了一定的改造,国家还组织北京内高校教授与建筑设计人才对新农村建设做出指导,国家政策的支持为新农村住宅设计的改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于农村的经济条件与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人口结构很不合理,依靠自身发展很困难,国家政策的支持与社会各界的帮助促进了农村的发展,也为农村住宅设计的优化创造了条件。

  2产业结构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人们居住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一产业也间接地对住宅设计产生影响,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北京郊区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已经由第一产业扩散至多种产业协调发展的阶段,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民也逐渐改变了手工劳动的方式,提高了机械化水平,第二、第三产业在北京郊区农村也得到了发展,据调查,农民家庭中从事第二、第三产业与农业相结合的人数达到42.9%,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占31%,单纯从事农业的人数仅占11.9%。农民的生产分化逐渐明显,有很多农民已经不再从事农业劳动,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了家庭经济状况,人们有了较高的收入之后,就会提高生活质量,对居住条件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农村家庭的现代化水平提高,农村建筑设计也逐渐朝城市化方向发展。

  3家庭观念

  受到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农村家庭喜欢住在一起,几世同堂的现象十分常见,家庭人口的数量众多,通过对42个农户的调查发现,家庭人口数量普遍为5人,占被调查农民家庭总数的l/3,人口数量3到4人的也比较多,总数超过5人家庭数量,三代家庭超过了被调查农户总数的一半,两代家庭占23.8%,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占11.9%。随着农村生产方式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家庭的生产功能逐渐减退,家庭人口的数量逐渐减少,传统的宗族观念也逐渐淡化。但是传统观念对人们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家庭成员虽然表面上分开了,实际上并没有分散,有一部分兼业家庭的存在,子女和老人无论是在情感上还是在物质上都需要密切的联系,虽然年轻人在结婚之后都愿意和老人分开住,但实际上不希望与老人分离的太远,方便对老人的照顾,年轻人喜欢追求城市热闹的生活,老人们不喜欢快节奏的生活,也放不下长久以来生活的环境,这才使老少分离,也有一部分年轻人不适应大城市生活,对城市的空气质量和物价不满意,不愿意去市里居住。

  京郊新农村建设中的住宅优化设计

  1住宅设计应该体现地域特点

  农村住宅建筑不仅仅是房屋形态的展现,更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因此,北京城郊农村住宅设计应该体现出地域特色。农村中很多地方自然环境优美,有的还具有历史文化,农村住宅设计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和历史的优势,在利用自然、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设计住宅,在建设中应该保留原来的地形结构、历史遗迹,使自然环境、人文建筑、历史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展现出和谐之美。每个地方都有当地特产的建筑材料,在住宅建筑中不妨利用这些本地的建筑材料,结合传统的建筑手法,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住宅,还能够节约外运建筑材料的费用。

  2住宅设计应该满足人们居住质量的需求

  对农村进行住宅设计首先要了解当地人民生活特点,一般农村家庭的住宅具备生产劳作的功能,能够在家庭中进行小规模的种植、生产活动,还要方便邻里之间的聚会,因此,住宅中一定要有院落,可以利用屋顶或者底层空间设计室外庭院。另一个较多行为的发生地是炕上,炕在农村住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具有起居、睡眠、用餐、待客的作用,人们普遍喜欢在炕上聊天,因此,对炕的设计也应该重视。住宅设计还应该考虑到农民的生活习惯,农村居民一般相处比较融洽,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在住宅设计中应该考虑到这一点,为人们的交流创造足够的空间,在对住宅进行规划设计时,可以让农民参与进来,这不但更能够满足农民对住宅的要求,也能够使住宅更具有个性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3住宅设计应该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新农村建设一定要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和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因此在设计中应该大量采用节能设计,节能设计主要是针对冬夏两季的节能,冬季保温,夏季降温。冬季的保温可以采用设置门斗的方式,用北向墙体做保温墙体,南向墙体做集热墙,南向窗户与温室结合,尽可能多的收集热量,并使热量尽可能小的散失,可以在传统火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设计新型火炕;夏季的降温主要是增加穿堂风,可以在南院种植乔木,达到遮阳、净化空气的效果,从而控制了气温。农村地区的建筑密度比较低,自然资源丰富,应该充分利用太阳能、沼气等自然资源,降低建筑成本。

  4住宅设计应该重视对空间功能的设计

  住宅空间具有明显的功能性特点,针对目前农村住宅设计存在的问题,应该增强空间的功能性,农村住宅的功能性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功能、社交功能、环境与文化的功能上。随着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变化,农村住宅在承担传统农业活动的基础上,还要承担副业生产、旅游接待等任务,在住宅设计上要考虑生产方式的转变;农村居民重视人际交往,无论是亲戚之间还是邻里之间的交往都比较密切,农村住宅的空间分隔能够反映出家庭成员关系,同时满足社交活动的要求;农村住宅设计应该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经济发展水平等客观因素,同时应该满足人们心理和生理上的需要,为人们设计出适宜的生活居住环境。

  总结

  北京的新农村建设虽然受到很高的重视,也有很多的设计师、建筑师参与到新农村住宅的优化设计中,但是与城市住宅相比,农村住宅设计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反复的拆建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因此,应该在分析背景城郊农村住宅实际的基础上,结合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技术,重视人为住宅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人们创造适宜的居住空间。

【农村住宅的优化设计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零能耗太阳能住宅优化设计论文

2.大连农村住宅统筹发展论文

3.青岛地区农村住宅抗震性能研究论文

4.变电站接电网优化设计论文

5.灌溉管网优化设计方法研究论文

6.科学教学语言优化设计和组织论文

7.水利计算的优化设计论文

8.优化设计方法的数值研究论文

上一篇: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仓库施工技术管理论文下一篇:对当前课堂交流的几点思考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