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中专用术语的含义及作用论文

2020-06-26实用文

  内容摘要 :声乐教学离不开良好的听觉及听觉形象,以及正确歌唱状态的形成,而这些感觉、状态的好坏,常常与教学中引用的专用术语密不可分。文章从气息、咬字吐字、声音的“位置”、共鸣四方面进行了有关术语的阐述。

  关 键 词 :声乐教学 术语 含义 作用

  自公元4世纪,在罗马ma建立有系统声乐训练的第一所正式的圣咏学校以来,声乐教学已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从古至今,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根据学生不同的歌唱状态,引用不同的声乐专用术语,激发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灵感,从而收到预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笔者试从以下几方面来剖析声乐术语的含义及作用。

  一、歌唱气息中的专用术语

  美声学派有一句箴言:“谁懂呼吸,谁就会歌唱。”这说明歌唱气息运用得好坏是我们歌唱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歌唱中的呼吸状态不同于生活中的呼吸。歌唱呼吸运用和控制除了持之以恒的正确训练外,还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感觉,这就离不开我们声乐教学中专用术语的启迪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常常根据作品的节奏、速度、风格等运用不同的术语来调节歌唱者的呼吸。比如:“吸气要像闻花一样”“吸气要像吃惊状态”“吸气像打哈欠”“气吸到哪儿就从哪儿唱”“吸气要深一点”“呼气像叹息一样”等专用术语。

  “吸气要像闻花一样”就是要求歌唱者吸气要吸得深、自然、平稳、舒展、兴奋。在歌唱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一部分学生在歌唱吸气时常常习惯用生活中的状态来吸气,仅仅调动口、鼻、咽等器官来吸气,而忽略了呼吸肌群的舒展以及内在积极和兴奋感,造成吸气浅、散、“不集中”,从而影响到歌唱的质量。“吸气要像闻花一样”就是为了调动歌唱者呼吸肌群的舒展和积极性,起着协调、统一的作用。这一术语我们常用于抒情性风格作品中。比如:陈克正词、崔蕾曲《故乡的小路》, 肖贝尔词、舒伯特曲《致音乐》等。这一术语在合唱训练时也起着积极的作用。比如:瞿希贤改编的合唱曲《乌苏里船歌》是男高音领唱的混声四部合唱,在领唱与合唱的配合上,呼吸状态的积极、舒展、协调就显得格外重要。若这一感觉不统一或不到位,就会造成吸气状态的不统一,从而影响整个合唱队(团)统一的“进声”以及在发声时各器官、肌肉群乃至神经各方面相互配合的协调性,从而影响到音量、音色、速度的统一。因此,领悟和把握好这一术语的感觉,有利于调动歌唱者内在呼吸肌群的协调和统一,有利于歌唱“进声”“收声”的统一和完美。

  “吸气要像吃惊一样”,就是要求歌唱者吸气要快、要短促、轻巧,同时也要舒展、自然。这有利于歌唱者吸气干净、利落,这一换气方法常常运用于速度较快、热情、欢快的声乐作品中。比如:韩伟词、施光南曲《打起手鼓唱起歌》,赵思思词、姜一民曲《军营飞来一只百灵鸟》,奇阿拉词曲《西班牙女郎》以及贺绿汀的合唱作品《游击队歌》等作品训练中。这一专用术语的运用,有利于调动歌唱者换气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调动歌唱者肌体在极短的时间里达到协调和统一。但也要注意不能过分,是像而不是真正的吃惊状态,我们只能从感觉上去领会、去感悟这一术语在歌唱中的含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此术语的作用。

  “气吸到哪儿就从哪儿唱”,或“吸着点唱”,或“多用吸气的感觉状态来歌唱”,是指歌唱气息控制的稳定感觉、统一感觉及肌体的舒展感觉状态。要求歌唱者吸气要适度或支持感觉要深,也就是歌唱者要保持吸气的状态即:“通道”感觉来歌唱,防止气息上浮、肌体局部用劲或者稍不注意就会丢掉吸气的对抗感觉等不良现象。因为歌唱呼吸实际上就是要调动整个呼吸肌群的内在平衡运动。这一术语我们常常用于音程大跳和部分歌剧作品中,比如:志同词、尚德义曲《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选自俄罗斯歌剧《伊凡苏萨宁》中的《安东尼达的浪漫曲》,选自歌剧《玛尔塔》中莱昂内尔的咏叹调《宛如一梦》等作品训练中。这类作品对气息的控制要求较高,气息量的变化也比较大,气息不但要深,同时也要讲究平稳和统一,不能过于使劲或吸大量的气息,不然会造成肌体僵硬,失去歌唱状态的平衡。著名指挥家马革顺先生在告诫合唱成员始终不可忘怀的守则:“始终保持吸气的感觉”来控制呼吸肌群和歌唱。“气吸到哪儿就从哪儿唱”,实际上也是告之歌唱者,要用“整个身心来吸气,用整个身心来歌唱”的道理。

  以上对歌唱呼吸的运用、控制的专用术语是我们在声音训练时常用的一些感觉语言。从生理结构来说,我们的气息是不能吸在腰部、小腹等部位,歌唱中的这些术语只是一种感觉,是因歌唱时肌体间的对抗所产生的一种感觉。因此,正确领悟歌唱中气息的一些专用术语,对歌唱气息的运用和控制能力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改善歌唱音质、音色以及对作品风格的把握等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歌唱咬字、吐字训练中的专用术语

  歌唱中的咬字、吐字技巧是我们歌唱训练中的第一要素,如果这一技巧没有解决好,那就不能称之为歌唱。在这一训练中,教师们常常用一些专用术语来引导学生在这方面的学习和训练。

  比如:“咬字、吐字就像猫逮老鼠一样”不松不紧。意思是指歌唱中咬字、吐字既要有一定的力度或控制感觉,又不能咬得太死、太紧。咬得太死,就会使字头发紧、母音(字腹)“发干”,造成歌唱声音不圆润、不流畅;反之,力度不够也会造成歌唱中咬字、吐字不清楚、“声音散”“位置不集中”等不良现象。“咬字、吐字就像猫逮老鼠一样”就是引导学习者在不同旋律、不同音高、不同作品中寻找咬字、吐字力度感觉及适当的“度”。这一技巧把握好坏直接影响到歌唱歌词是否清晰、圆润的关键。

  又比如:“咬字、吐字要干净、利落”。意思是指动作要快、要小,咬字、吐字点要准确,力度要适度,而不能用说话的状态来咬、吐歌唱中的歌词。因为歌唱的语言是受歌唱旋律、声部、节奏、速度、时值长短等方面的制约,它比生活语言更夸张,讲究每一个字的咬、吐、收的传递过程,同时也十分注重每一个字与气息、力度、开合度之间的协调及配合等。就如同合唱训练中的“起声”有“激起”和“舒起”两种。“激起”就会使声带积极的闭合,易发出干净、利落的声音,“舒起”声带的闭合就不完全,常会产生音质暗而沙之感。因此,把握好“咬字、吐字要干净、利落”的内在含义,有助于我们歌唱声音的清晰,母音纯正和流畅等。

上一篇:民族五声性调式课件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构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