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的论文

2020-06-26实用文

关于体育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大学语文;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

  论文摘要:随着中国体育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愈来愈需要体育人具有高水平的“母语思维与写作”能力,而大学语文为体育人提供必须的母语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所以,克服体育院校“语文学科”身小力薄等种种困难,“以体为本,为体服务”的运动专业语文教材建设迫在眉睫。

  1 前言

  虽然语文教学对于体育人才的培养意义重大,但目前语文教学、科研发展仍然处于逐步“边缘化”的不利处境;我们坚守语文教学岗位的理由不仅是出于对中文专业长期的热情,还有对中国体育事业发展、未来创新素质人才培养的忧虑。例如,举重冠军转眼之间就成了失业下岗的搓澡工,成批的运动员退役后面临职业转型期的阵痛;英雄无泪,莫要让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舆论此起彼伏。2008年北京奥运会即将来临,体育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呼声日高,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体育人具有高水平的“母语思维与写作”能力,运动员们需要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生存、发展能力。

  2 研究的意义

  2.1理顺课程关系,明确课程定位及课程目标

  为摆脱大学语文在教育中所处边缘化的尴尬地位,我们本身必须对该课程有明确的定位及清醒的认识。大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和人文素质教育公共必修课程,以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为宗旨,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及其进入社会应有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在体育院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至少有如下三方面的价值:一是文学素养与说写能力培养的价值;二是道德教化与阅历教育的价值;三是思维条理与创造精神导引的价值。

  教育部高教司文件对大学语文课程的目的和意义所做的描述是:“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能素质的高质量人才。”

  大学语文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的基础课程,一方面以为专业课服务为己任,正确处理好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甘当培养专业人才的奠基石,突破学科体系要求,改革课程设置,优化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大学语文课并不是专业课的“填空题”:哪里有空就往哪里填!在人才培养由能力本位向人格本位发展的今天,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的大学语文课程正为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种素质相结合的全面发展人才显现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认识到:大学语文教学,既要坚持和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律,又必须寻求突破,明确定位,拓展功能,使其对体育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形成产生积极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做到从单纯的“职业能力”培养转变为“综合素质”培养,把发展“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把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人格完善有机统一,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此,我们把大学语文教育目标确定为:是以学生获取必需的语文实际运用技能为标准的,以增强学生人文底蕴为主导的,以模块组合为教育框架的紧密配合专业学习的大语文。课程的性质应当是高等教育中重要的拓展型公共人文类通识课;其作用应当是培养学生成为能够掌握利用重要文化载体作为自己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工具和不断提升自我的人。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给大学语文的定位是:大学语文不仅是我院各系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教育课程,还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十分重要的通识教育课程。大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是:以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为本位,以人文知识积累和人文素质教育为重要内容,通过进一步推进听说读写能力的语基训练,增强学生驾驭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使之提高文学修养,让语文教育为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

  2.2优化课程内容。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随意和松散

  在高等教育环境下的语文课程,必须首先遵循课程本身的规律,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同时,应该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能力培养与综合素质培养相统一。我院大学语文课程经过多年的改革,逐渐形成了以《大学语文》为核心课程的人文素质课程体系。目前高等教育大学语文课程的内容,沿袭高中课程的格式和模仿普通高校非中文专业的语文课程样式的痕迹很重,而体现自身特色及内容的教材开发工作则严重滞后。我院在自编教材尚未完成前,精心选择教材,根据专业特点调整教学篇目,优化教学内容。我们先后选用过毛信德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新编教程》修订版(2000年8月版),徐中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第1版(2000年7月版)。目前我院使用的教材是由徐中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第八版。该教材以选文的丰富性取得思想启迪、道德熏陶、文学修养、审美陶冶、写作借鉴等多方面的综合效应。另外,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我们还划定了教学内容和范围,将其分为必读、选读和自学部分,每单元规定、统一教学学时,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随意和松散。

  在课程的总体把握上,注重阅读理解与写作训练相结合,突出读、写能力的培养训练。做到读为基础,写为提高,以读助写,写以促读。教学全程注重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文学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的提高,人文精神和高尚品德的培养。

  3 结语

  时代要求我们语文教学让学生成为不仅会练,而且还要“会说、会写、会思维”的全面发展的体育人。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要求毕业生成为“有修养的人”,其五项标准的第一项就是“能够熟练应用母语进行思维与写作”。因为,弘扬母语思维言说的语文能力,就是维护民族共同的文化传统,就是捍卫民族的生存发展权利。反之,一旦丧失了这种能力,就会被主流文化排斥而“边缘化”。体育文化人也不能例外。

【关于体育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的论文】相关文章:

1.试析体育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个案初探论文

2.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3.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初探论文

4.关于中医药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及探索的论文

5.关于探索的作文

6.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新探论文

7.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初探的论文

8.大学公共数学教育探索的论文

上一篇:语文课堂改革的教学反思下一篇:大学生语文论文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