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做好助学贷款贷后管理的思考论文

2020-06-26实用文

新形势下做好助学贷款贷后管理的思考论文

摘要:“河南模式”开展七年来,已帮助无数寒门学子顺利通过大学学业并实现就业,然而到今年9月14日第一批偿还本金到期时间,仍有少部分毕业生恶意欠贷。本文通过分析毕业生欠贷的原因,从已毕业学生的个人因素、高校、银行三个层面,指出了做好贷后管理工作的对策:一、高校方面,要加强对贷款学生诚信教育的力度,指出欠息违约的危害;完善贷款毕业生跟踪机制;加强就业工作,切实提高贷款毕业生还贷能力;二、政府方面,不断完善制度环境,为国家助学贷款立法;优先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问题。三、银行方面,制定灵活的还贷方式、落实减免措施;建立健全个人信用查询体系,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建立助学贷款追债系统。

关键词:“河南模式”;助学贷款;贷后管理

一、“河南模式”及现状

  为了实现“让每一个考入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新生顺利入学并顺利完成学业”的承诺,河南省教育部门和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探索建立了一套风险共担的助学贷款新机制,运行七年来,贷款发放金额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量成倍增长。现在,助学贷款成为河南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中的主要渠道,被大学生们盛赞为“高校低保”,而已进入正常的、良性循环轨道的河南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也被国内主流媒体誉为国家助学贷款的“河南模式”。作为“河南模式”的受益者,今年的9月14日是第一批偿还本金的到期时间,仍有少部分已毕业四年之久的学生或联系不上,或无力偿还,或明确表示拒绝偿还。这不仅仅对贷款者个人造成严重影响;对贷款机构银行方面造成呆账、坏账;对高校方面来说,阻碍了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深入开展,影响了银行贷款机构对高校的后续贷款工作的进行,对后面贷款的学生起到非常坏的示范效用。为使“河南模式”更好的发挥效用,切实加强国家助学贷款贷后的管理工作是更好地解决这一实际问题的主要途径。

二、毕业生欠贷原因分析

  作为院系的一名贷款工作负责人,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就我院欠息率及违约率较高的原因进行分析,由三个层面造成欠息和违约率高:

(一)学生层面

  造成还本付息意识淡薄的原因在于下面几点:1、有些学生继续攻读学位,未及时找工作或者就业收入低;2、毕业生工作地点和内容不确定,工作地点和内容经常变换,工作繁忙,学生忘了还款日期或者没有时间及时还息还款;3、有些学生信用意识淡薄,认为国家助学贷款是“政策性”贷款而不愿还,对欠息欠款的不良影响知之甚少,一部分毕业生认为:不还息、不还款,银行和学校不会追究自己的法律责任;4、贷款学生的诚信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毕业了,只要学校和银行联系不到自己,就可以欠款欠息,甚至认为,自己欠息了,学校在联系不到自己的情况下就会替自己还款还息。在联系贷款毕业生的时候,很多学生的家庭电话和个人联系方式已经更换,利用QQ群发布联络消息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消息一发布,立即被踢出QQ群,这都反映了部分贷款毕业生诚信意识淡薄的客观现实。

(二)学校层面

  1、学校把关不严,忽视道德教化,对学生的诚信教育重视不够,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学校虽开设两课,但是以政治教育取代道德教育,片面强调政治上的忠诚,而忽视基本诚信品质的培养,片面强调理论灌输,而忽视实践教育和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校团委、学生处虽引导举办多种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但侧重学生在文体、科技素质方面的提高,忽视学生品德的养成等等,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诚信教育流于形式化和抽象化,不能在心理上真正地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2、技能培养落后导致学生就业困难。《中国人才蓝皮书》指出,大学生就业难在于我国当前人才培养与使用之间存在脱节,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观念不适应。随着大学教育高峰期的`到来,学校依然是只管培训不管就业;二是单一人才培养理念导致学生眼高手低,教学型院校强调学术性,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不足;3、大学教育不能有效增强大学生人力资本和社会适应能力,学校帮助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力度不够。此外,我国高校盲目追求的“大而全”、“升格热”,不但造成高校分工较乱和教育资源浪费,而且导致人才培养和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相脱节,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也将越来越严重。

(三)银行层面

  1、全国统一的信用体系建设滞后,缺乏信用监管和预警机制。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和全国联网的个人信用计算机查询系统还没有完全建立,所以大学生征信体系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金融部门没有实现预期的控制、约束作用,拖欠贷款的学生我行我素,严重影响了国家助学贷款的顺利推进;2、助学贷款还贷方式单一,还贷方式不灵活。虽然国家开发银行从今年的6月1日起把还款方式必须从贷款地农行还款转换成在线支付宝还款,但是单一的还款方式仍旧受到一定的制约,如时间、地点等;3、对违约学生的处罚缺乏操作性和约束力。因为助学贷款笔数多,单笔数额小,即使追回来,银行的追贷成本要高于贷款金额。

三、做好贷后管理工作的对策

  对上述原因进行分析后,提出一些对今后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一)高校方面

  1、加强对贷款学生诚信教育的力度,指出欠息违约的危害

  对在校大学生,特别是贷款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不应只停留在开开会,发发宣传品的层面上,应当把诚信教育与教学等各项工作有机的联系起来,比如与学生平时的表现,对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以及对公益活动的关注及参与的积极性,违纪率、综合测评成绩、旷课率等联系起来,作为分配贷款名额的依据。也可以发放调查问卷,及时发现并扭转学生对助学贷款工作存在的误区和错误思想。利用反面典型实例,让学生明白,违约的后果,如不良记录会在就业时影响用人单位的主观评判,不良记录将导致向银行贷款时会被拒绝,不良记录在办理保险时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等等。结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得学生明白助学贷款不仅是自己的事,也是关系到学校后续贷款、其他在校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以及学校招生工作的大事。

  2、完善贷款毕业生跟踪机制

  加强贷款毕业生的联系:(1)要求在学生毕业前收集尽可能详细的信息,如联系电话,包括父母、亲戚、朋友、村委会等四至五个联系方式、家庭详细地址,乃至工作单位信息等等内容。通过文本记录方式制定贷款毕业生同辅导员老师和学校的约定,规定在联系方式等信息发生变更的时候要第一时间通知学校或老师,或每季度约定一个特定的时间用于贷款毕业生主动联系老师和学校,说明这一阶段的还款计划或遇到的问题,并制定贷款毕业生诚信跟踪表,将上述内容逐项填写在表格中,如未按时向学校提供信息者或提供虚假信息者,将记录在案,并作为证据提供给放贷银行处理,变被动为主动;(2)加强与放贷机构的联系。学生普遍认为:学校一般处于爱护学生的原因,对自己比较客气,好说话。这样可以在诚信教育或办理助学贷款手续时请银行工作人员亲自与学生见面,通过面对面交谈,让学生明白学校的苦心,树立对社会的责任心;(3)利用各种通讯手段联系贷款毕业生,比如,建立各系的贷款学生QQ群、MSN、飞信群、校友录等,借助责任心强的班干部、贷款毕业生的老乡等,甚至可以同用人单位进行联系,达到学校、社会、贷款学生之间的环形交错监督交流,一改以往单线联系的弊端。 3、加强就业工作,切实提高还贷能力

  高校开设的专业要符合社会和当前形势的需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才能和动手实践能力;大学四年要把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贯穿始终;加强对毕业生的心理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择业观,在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要通过与企业开展合作进行订单式培养、举办“双选会”吸引用人单位来校选拔,提高就业率,从而降低贷款的违约率。

上一篇:新形势下民警管理激励机制的思考论文下一篇:电力企业工会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