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思考研究论文

2020-06-26实用文

当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思考研究论文3篇

  第1篇:关于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分析

  教育心理学不仅是经典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分支,还是心理学众多分支中发展最为广泛和快速的一支。其实,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它已经逐步获得了独立性,不再局限于普通心理学的范围。因此,大多数当代重要的心理学理论,都对教育心理学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随着实际生活和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化,对教育心理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促进其研究课题发生转变。[1]

  一、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教学心理学的内容体系不够系统和完善

  国内当代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除了囊括学习心理之外,还涉及教师心理、教学心理、品德心理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1]。然而,这些方面的先后顺序和重视程度并没有得到合理的排序,导致当代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较为混乱,结构调理不够清晰、明确。例如,现阶段,国内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人员中,部分研究人员比较关注学习心理,某些研究人员重视品德心理,还有一些研究人员重视教学心理,相关的研究工作没有达到一致。据目前情况来看,教育心理学的内容过于繁多,其体系不够清晰。致使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混乱的原因有三点:第一,没有清晰、权威、主流的理论指导;第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课题不够统一,主题形式过多;第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背景和途径不断变化,具体情况难以把握。[2]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式没有得到充分创新

  针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途径方面而言,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坚持实证主义,重视自然科学的客观性,利用庞大的实证量化剖析,根据各种各样的数据,展现教育主体和客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波动[2]。另一种,坚持现象主义,普遍觉得个体的心理活动并不可以通过自然现象来进行观察和测试,应通过数量较大的非自然定性方式,展现教育主体和客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波动。在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全部过程中,大体上只存在这两类教育研究途径。[3]

  3.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教育实践没有紧密相联

  在教育心理学的深化过程中,其理论与教育实践没有紧密相联、密切结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理论研究与时间运用并没有充分结合。教育心理学研究人员的研究过程是从理论开始到理论结束,缺乏教育实践的研究成果对理论成果进行辅助,降低了理论成果的可靠性;第二,高校教育工作人员只重视日常的教育实践工作,并没有将教育心理学理论看作是教学实践的指导;第三,并没有将教育心理学纳入教育改革的范围内,但实际上,教育心理学对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影响。在教育进行改革的过程中,都忽视了教育心理学在其中的影响,它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教育主体和客体的心理波动、教学发展规律[3],还可以对教育体制起到重要的作用;第四,应用范围较为狭窄,现阶段,教育心理学仍只是运用在高校的教学活动开展方面以及教育主体和客体心理活动方面,抑制了教育心理学的广泛应用。[4]

  二、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与发展过程中的变化

  1.逐步提高研究课题的设计质量标准

  随着教育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创新,许多科学技术含量较高的统计分析方法被运用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工作中,这种情况即使为研究工作的实施提供了方便,却也导致研究工作过于数字化、科技化和形式化,偏离了研究工作的本质。这种情况是由研究人员对统计精准度的严格要求和数据量化本身制约造成的[4],然而,若想处于该领域的前列,除了创新方式和技巧,还应重视研究的质量和效率。

  2.不断创新科学研究途径

  定量研究虽然确保了工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但有别于自然现象,教育心理现象不可以只凭定量研究。定性研究保证了工作的观察性和实践性,并可以深入挖掘一些现象的客观规律。定性研究能够促进思维发散,但其较大的主观性将对研究结果产生作用。所以,只有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配合使用才能正确的开展心理学现象研究工作[5]。另外,应以先进的研究方法为依托,在保持传统研究方式的基础上,采取先进的研究方法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质量,增强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3.使理论与实践充分联系、紧密结合

  教育心理学理论研究人员应明确过去大多数的研究工作均是以格式化的形式进行的,这些工作忽视了社会实际情况。所以教育心理学研究人员需要根据目前的.社会实际情况,以教学实践活动为依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教育主体和客体的心理波动和其本质发展规律,打破理论研究的限制,使理论与实践充分联系、紧密结合。

  4.建设具有地方性特色的学科研究体制

  在研究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先分析和对比国内外人群的心理情况,再去参考和借鉴国外优秀的研究经验。同时,应确保研究对象的典型性和大众性。详细掌握研究对象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进而在社会大众中招募研究对象。除此之外,还应保留国内教育心理学发展中的优秀经验,尽最大的可能建设中国特色教育心理学研究体系。建设一支分工明确、特色鲜明、多元化的科学研究队伍。因为我国地广人多,在不同地区,其研究对象的心理特征也不尽相同,为了保证研究工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就需要大量的不同领域人才共同参与、团结协作,进而实现地方特色性教育心理学研究体系的广泛建立。[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代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不够系统和完善、研究方式不够创新、理论没有充分联系实际。所以,我们应提高研究课题设计质量的标准,促进科学研究途径的创新,将理论与实践充分联系、紧密结合,从而建设拥有地方性特色的学科研究体制,确保教育心理学能够充分、广泛的发展,为当代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

  第2篇:基于学生素质教育的当代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思考

  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独立是以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三卷本1903-1914年)出版为标志,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教育的核心内容是针对学生个性发展需求,遵从教育心理学规律,促进学生自身基本技能的发展,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手段,以此体现出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

  一、新时代青少年学生心理特征

  当代科技迅猛发展,青少年信息量增加,价值观的形成打破了传统的思想观念,随着年龄增长,青少年的心理逐渐走向成熟,渴望独立,但是由于生活阅历较浅,在成长过程中解决问题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不足[1],容易出现叛逆、孤僻、厌学等心理和行为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存在急功近利思想

  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导致出现利益至上的价值观,青少年接受新鲜事物较快,社会教育中掺杂的利益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影响较大,容易出现急功近利的思想。

  (二)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

  现代青少年思想较为开放和灵活,独立思考,对未知的东西探索欲望强烈,但是他们不能从实际出发,难以辨别是非,容易出现自私和极端情形。

  (三)叛逆厌学行为表现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学习过程中知识的积累促进自我意识增强,同时也会产生叛逆心理,考虑问题片面化,主观臆断行事,追求和沉迷于刺激性的东西,如,智能手机和网络游戏导致一些青少年丧失学习兴趣,甚至对抗家庭和学校。

  二、新时代下制约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因素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缺乏针对性

  有学者认为,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人在学习时的心理状态和学习时的内心活动,还有学者认为,教育心理学是协助教育工作按照正常模式进行,大部分学者认为教育心理学是对青少年学习状态和内心活动进行研究[2]。各种研究和讨论都有合理性和局限性,但只是停留在教育表面和理论中,缺少针对性。

  (二)教育心理学内容尚未形成体系化

  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大多借鉴国外成果,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也是从西方移植来的,没有被广泛认可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没有形成科学的教学体系。

  此外,学术界对教育心理学存在认知偏差,如,有学者认为教学心理学是心理学原理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有的无法将教育心理学的分化和整合实现有机统一,教育工作者对教学心理学研究对象全人化还不适应,对多元化的现代心理学新理论难以接受等。

  最新出版的《中国当代教育理论丛书》及时解决了这些问题,既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又能密切结合我国教育实际,加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论述与指导。系列丛书完善了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剖析了大教育生态系统,揭示出当前国际范围内教育危机实质,重视个别差异和个别化教育研究,对学习策略、教学策略、学生与学习情境间的相互作用认知研究进一步加强。

  三、关于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深入思考

  (一)重新审视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

  新的方向总结为“三化”,即,教育心理学研究目的教育化、研究对象的全人化、研究方法的多样化[3]。

  1.研究目的教育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根本目的是要将研究的理论成果用来指导教育实践,要结合我国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进行研究。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教育心理学研究有利于培养合格的教师、改善教师的教学和促进教师的发展;二是教育心理学研究有利于改善学生学习,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三是教育心理学研究要为教学改革服务。

  2.研究对象全人化。教育心理学首先是以人的全人格成长为研究取向,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读书求知,还应包含学生的为人处世,其次,教育研究既要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的人也要研究社会生活中的人,因为学生的学习行为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熏陶,第三是研究人的毕业学习与发展。

  3.研究方法多样化。教育心理学自身学科特点决定了研究方法既要向范式科学靠近,又要注意处理好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实验研究与史论研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之间的关系[4]。教育心理学研究在真实教学情境中开展研究,采用更能突出人的内在心理特性的方法,如,调查追踪、访谈法和个案研究等方法。

  (二)丰富教育心理学新的理论体系

  1.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范式多样性。从理论和逻辑上分析中国教育心理学的“成长”,其发展范式是多元的,既有基于职业教育科学的范式,也有基于科学的范式,还有基于教育心理科学的范式,心理学的发展流派较多,这也决定了教育心理学学科范式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内容针对性更强。主要内容有五个方面,一是基本理论,如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发展理论、动机理论、教育社会心理理论,除认知观外还要吸收人本主义、行为主义、精神分析等心理流派理论学说的精华;二是学习心理;三是教学心理;四是教与学的制约因素。内容较为全面、丰富且针对性较强[5]。

  3.学科的拓展范围应不断扩大。从学科角度来看,根据社会实际,教育心理学研究除高等教育、教育管理学科外应拓展到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外国语言教育等学科领域,有利于保持教育心理学学科发展持续性。

  (三)关注热点和难点的前沿研究

  通过当今的教育心理学关键词突现性的统计,我国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前沿主题有两大类[6],一是宏观的思想政策类,如,教育政策、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高等教育理论,国家大力提倡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对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具有指导性,第二是具体的教学实施类,如,学习方式、课程建设、课堂效果和学习策略等,重视教学互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教学策略。

  (四)多元化的现代理论增强教育心理学的实效性

  1.个别差异和全面发展的教育研究。当代学生可以不受学校教育时间、教育水平、教育空间等严格限制,能自由地选择所需要的学习内容和方式,因此,教育心理学要深入研究学生个性特点、学习过程特点、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和自我监控能力,加强对学习策略、学习动机、教学策略、解决问题策略以及学生与学习情境间的相互作用的认知研究。

  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心智的结构》中提出了关于智力的多元因素理论,认为基本的智力因素包括语言能力、逻辑-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空间运动能力、身体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教育心理学应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各种智力因素全面发展。

  2.文化心理学的影响。文化心理学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盛行。有学者认为,文化心理学包括双重内涵,一是“文化心理学”,关注研究对象的“文化”特征,第二是文化“心理学”,关注其“文化负载”,以心理文化为研究内容。文化心理学强调本土文化资源对人的心理发展的影响,教育心理学研究要了解本土文化、立足本土文化、服务本土文化。

  3.积极心理学的介入。美国心理协会(APA)前主席赛里格曼在1998年提出积极心理学概念。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类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因此教育心理学不能停留在教与学的心理过程和影响因素层面上,要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4.毕业心理发展理念。毕生心理发展观是20世纪70年代欧美出现新的发展心理学观点。传统意义上教育心理学研究范围局限于学校教育情境中的学生,重点研究儿童和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而毕生心理发展强调的是心理发展贯穿人的一生,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要拓展到研究社会生活与工作的人。

  5.进化心理学对人性和心理思考。进化心理学是西方心理学新的研究取向,以进化论观点对人的心理起源和现象进行研究。人是由生理和心理两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都应该受进化规律的制约,人的心理发展既受生理因素制约,又受社会因素影响,而传统教学心理学过分强调人的社会性,对人的生物性重视不够。

  另外,应高度重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环境。一批高质量的核心期刊如《心理科学进展》《教育研究》等为教育心理学学科发展和学术交流搭建交流平台,但是没有教育心理学的专属核心期刊,而且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团队和研究力量也比较薄弱,这制约了本学科发展,需要进一步增强。

上一篇:浅谈外在主义对当代西方哲学进路影响及其形而上学意义论文下一篇:大学生的消费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