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体现论文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备受重视。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本课堂,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可从师生角色的转换、学习情感的激发、探究任务的布置这三个方面就行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主体教学;角色定位;情感激发;探究任务
以学生为中心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备受重视,这正是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课堂的根本挑战。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兴学科,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是现代社会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不能再是以讲为中心的灌输,而是要体现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学生展开独立思考与主动探究,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如何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呢?在教学中,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展开。
一、对师生角色重新定位
有效的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或学生单方面的活动,而是师生共同参与、互动探究的过程。在以往的教学中,师道尊严,教师高高在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是教学的主宰者、学生学习活动的控制者。可以说,在教师的严格管制下学生没有丝毫的自由与权利,只是在机械而被动地接收经由教师所传授的书本现成知识,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这正是传统教学的主要弊端。在教学中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就必须要对师生角色进行重新定位。以学生为中心这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即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探究的主体,整个教学是围绕着学生的学所展开的。那么,教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要实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与指导者,与学生一起展开互动探究,带领学生攻克重重难关,展开富有深度的探究,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体现学生探究中的主体性与主动性。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以教师讲解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展开主体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构建知识,在独立思考与积极思维中、在积极动手与积极动脑中,将教材上抽象深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的实际行为,这样才能提高学生收集学生、处理信息与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自然也是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是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的重要前提。可见,兴趣在学生的认知活动是不可或缺的。为此,我们要改变以往枯燥而单纯的讲解,要重视愉悦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只有让学生置身于愉悦、安全而自由的氛围之中,才能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让学生对面前所呈现的知识表现出高涨的学习热情与亢奋的思维状态,激起学生更大的参与动机,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
1.巧妙提问,诱发学生探究动机。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为此,教师可在教学导入环节,以富有趣味性与探索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如在学习“防治计算机病毒”这一内容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来帮助教师查看一下计算机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不能运行,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同时向学生播放计算机感染病毒后的相关情况,借此引导学生展开分析与思考找到症结所在。接着,教师可追问:“要如何来处理这些病毒?”以此将学生的注意力与思维点引向病毒的防治。
2.游戏吸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游戏是学生的最爱,将游戏引入课程教学中来,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形象性,实现寓教于乐,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以让学生主动而快乐地参与进来,同时更能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也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学生的情感,更能让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程,爱上探究。如在学习《文件管理》这一内容时,让学生来掌握新建、复制、移动、删除等文件操作并不是很难,重难点在于让学生学会合理地管理文件。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与掌握知识,我们就可以设计游戏活动,将这个知识点寓于在在凌乱仓库中找到所需物品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引导学生从简单的生活现象中深入知识本质的理解,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理解与掌握。
三、布置合理的探究任务
学生是探究的主体,问题是探究的主线,整个探究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所展开的,问题直接关系着学生探究活动的成败。问题过于简单,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就可以解决,探究的价值不大;而如果问题过于复杂,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无法完成探究。以上两种情况都不能让学生全程参与到探究中来,体现学生在探究中的主体性,而只能流于形式。为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可主观臆断,而是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情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着眼于学生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结处,这样才能设计出富有探索价值的问题来。这样的任务才能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基于学生的认知基础,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深度,才能以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这样的探究才是主动而有效的。学生是发自内心的主动探究,探究又不会盲从,而是能够让学生用所掌握的知识通过独立思考,在教师的相机诱导下自主地构建知识、掌握技能,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知识、技能与情感的全面发展。这样的探究自然就是有效的,学生在探究中的主体性才能得以充分体现。当然,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的探究不能只是局限于理论探讨层次,而要将动手与动脑密切结合起来,这是由信息技术课程本身较强的实践性与操作性所决定的。教学的成功不是在于学生记住了多少知识点,而是要看学生能否灵活地运用于实际的操作中。为此,我们在布置探究任务时要将探究的重点放在实际操作上,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与内化知识,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抽象深奥的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与灵活掌握。总之,新课改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以主体身份展开主动探究,在探究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我们要以新课改为指导,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入手,以新观念新思想来指导教学行为实践,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参与和全程探究。
作者:李建明 单位:河北省昌黎县安山镇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张彦.如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学.中国校外教育,2013(8).
[2]李岩.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主体性学习活动设计.神州,2014(18).
[3]郭小花.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谈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考试周刊,2015(74).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体现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