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太极拳中的传统美学特征的论文

2020-07-04实用文

简析太极拳中的传统美学特征的论文

论文摘要:文章从传统美学的审美角度,运用文献资料、分析、归纳、演绎的研究方法来分析太极拳的关学特征。其具有身法之美、姿态之美、意境之美、和谐之关、神韵之美、虚实之关、劲力之美等。通过研究揭示了传统审美方式形成和发展的个性特征,可以促进太极拳传统美学的发展,弘扬太极拳的文化优势,加强太极拳的交流,从而更好的发扬太极拳。

论文关键词:太极拳;传统美学观点;特征

1太极拳的思想起源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底蕴,太极拳就是植根于传统文化这块肥沃的土壤上产生、发展、壮大的。因此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太极拳美学思想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太极拳的内外兼修、形神兼备、刚柔相济的特点可以看出其渗透着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中的易学思想和天人合一思想对太极拳的影响尤为突出。

  1.1易学思想对太极拳的影响

  《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哲学经典著作,分为《易经》和《易传》两部分。太极拳的“太极”二字出自于《易经》。它将自然规律归纳为“太极八卦”,即“易在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周易·系辞上》中称:“一阴一阳之谓道。”易学辩证法最基本的范畴是阴阳,如天地、刚柔、动静等,都是阴阳对立的,因此,阴阳是概括一切统一物的两个矛盾方面的抽象概念。《易传》对矛盾两方面是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关系,在实践过程中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使个体有所改变,它注重的是对立面的和谐统一。阴阳的协调统一以及阴阳的相互转化思想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远的影响,而且也直接影响到太极拳法和拳术理论等方面。

  在太极拳中,阴阳以相融的方式表现为: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与阳相互包含,这两种对立因素在同一动作中以一种和谐的方式表现出来。在运动中,柔并非软弱无力,刚并非僵硬,即“刚柔相济”。运动中的动作要做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太虚则必然轻浮,容易失去平衡;太实就会使动作呆滞。不仅刚柔如此,动静、疾徐等对立因素也都是以阴阳相融的方式而存在。在太极拳的攻防技术方面中阴阳的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如:“以退为进”,“顺势而攻”都是对此形象的说明。表现在太极拳动作多变,微妙莫测,人不知我,而我独知人,从而柔弱胜刚强,用智来取胜,形成智能型的竞技攻击特征。因而有人说,掌握了阴阳变化的规律,在某种程度上已掌握了攻防技击的根本方法。如王宗岳所说:“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阴阳的变化使简单的运动速度升华为一种创造美的活动。它通过运动中的虚实、刚柔、动静、疾徐、轻重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太极拳的不同于其他运动的美学特征。

  1.2天人合一思想对太极拳的影响

  我国的“天人合一”思想可大致分为下列两种类型:一种是儒家有道德意义的“天”与人合一的思想。第二种是道家无道德意义的“道”与人合一思想。中国哲学史上孟子最早提出“天人合一”思想。他主张天与人相通,人性乃“天之所与”,天道有道德意义,而人察受天道,因此人性乃是有道德意义的。人之性善有天为根据,庄子也主张天人合一,他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根,人便以道为本。庄子明显通过“坐忘”、“心斋”即一种忘我的经验、意识取消一切区别,以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一”的“天人合一”境界”。

  天人合一是最高审美原则。天人合一其实就是忘我的境界,也可以讲是物我两忘的境界,是审美主体与周围的事物融合为一体的感受。在“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下,我国传统文化将人与自然看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注重追求人与自然的交融合一,并且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种思想逐渐形成稳定的思维方式,贯穿于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也渗透到太极拳的拳法和拳术理论中发展并逐步得到完善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以“人”为中心的天人整体观,天人统一的基础是人对天道的追求,不是向外的探索,仅仅是对内在的超越,从而形成了重视审美主体自身意义的意向性思维方式,以至于人们忽视了对动作本身认知的事实真相,而偏向于主体对动作的心理感受的真实,形成了对动作的情感审美体验。对攻防格斗的超越是审美意识的核心,超越一切事物的有限性,物我一体,使太极拳练习者忘记自我在演练,欣赏者的忘我境界就是完全把自我融入到太极拳运动之中,从而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还有一方面是在“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下,太极拳拳术借用自然界的宏观景象对动作内在精神与气势作象征性的比喻,其目的是体现动作的精神、节奏、气势和风格,例如太极拳的白鹤亮翅就表现出了动作舒展大气的风格和气势。这种与动作原形为主体的情感导向,以外界事物为内容的联想与类推,不仅激活了客体,使它增添了动作概念以外的某种内在的气势和风韵,同时也是对太极拳中“内外兼修”淋漓尽致的具体表现。

2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对太极拳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儒家和道家的思想是中国思想的主流和精髓,它们能净化人的心灵,超越现实的精神境界,对于中国传统太极拳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阎。传统的美学思想更是亘古绵长,其中虚实互生、计白当黑、天人合一、意境和谐统一以及师法自然等美学观念在太极拳中得到广泛运用。

  中国传统审美观强调人的精神与审美对象的.和谐统一,这种审美思想来源于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情与景的合一、知与行的合一,从而产生出“和为美”的思想。在太极拳中,追求人、物、空间的和谐统一,追求人的身体与环境的和谐,以及追求人的心理与空间的和谐,是创造和谐的意境美的前提。李泽厚在《“意境”杂谈》中谈到“意境”是“意”与“情”、“理”与“境”、“形”与“神”的统一,是客观景物与主观情趣的统一。太极拳应强调意境的营造,给人一个想象和发挥的空间。动作的含蓄与明朗、动作的视觉冲击、人们对优美动作的凝视、人与动作的精神交流,都将张扬与含蓄之美融人意境中,这种意境正是具备了情与景、形与神相统一的和谐统一。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美在意象,美在感悟”。是一种“物我两忘”和“天人合一”对人生真谛的感悟。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期积淀后在审美意识的外在体现,深受中国传统美学的“天人和谐为之美”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美学的特殊内容,如气、韵、表、阳刚、阴柔等均被太极拳吸收,形成了太极拳的传统美学特征,即强调矛盾的统一,追求内在含蓄的表现,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而使太极之美表现为阳阴之间的结合,虚实之间的变化,刚柔之间的相济,动静之间的相间。

上一篇:探讨电视专题片中解说词语言特色论文下一篇:关于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开展中学美术鉴赏的探讨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