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英汉翻译语篇衔接论文

2020-07-04实用文

探讨英汉翻译语篇衔接论文

关键词:衔接手段转化翻译策略

摘要:本文依据Halliday和Hasan的语篇衔接理论,针对各语篇衔接手段在英汉语篇中的表现进行了对比研究,并结合英汉两种语言的根本差异,即英语多用“形合法”,汉语则重于“意合法”,总结出在英汉语篇互译中转化语篇衔接手段的翻译策略。

  本研究将汉英语篇衔接手段与翻译策略这两个问题相结合,将翻译研究向语篇层次拓展,强调分析英汉语言中不同的语篇衔接模式是译者合理调整翻译策略、正确传达源语信息的有效途径。

一、衔接的概念、意义及特征综述语言学界对于语篇衔接理论出作突出贡献的当数英国语言学家Halliday和Hasan。

  他们多年来潜心研究衔接概念、理论定位、范围及其在语言系统和语篇连贯中的地位,1976年他们合著的《英语中的衔接》促进了衔接理论的广泛应用。Halliday和Hasan将英语的衔接手段(cohesivedevice)归纳为五种:照应(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连接(conjunc-tion)及词汇衔接(lexicalcohesion)。词汇衔接手段又分为两类:复现关系(reiteration)和同现关系(collocation)。复现关系指词汇手段的再现,包括1)原词复现,2)同义词、近义词复现,3)上下义词复现,4)概括词复现。衔接是将语篇不同部分联系在一起的语法、词汇和其他手段的统称。从语篇生成的过程来看,衔接是组句成篇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如同建筑物的钢筋接头,将整个结构牢固地联系在一起。

二、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及翻译策略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篇衔接手段,因此汉英两种语言在语篇衔接手段的使用上有所偏重。

  汉语主要用“意合法”,意义上的衔接而不一定要依赖连接词语,而句子内部以及上下文之间多靠语义来连贯;在结构形式上,汉语语篇多采用句内与句间的直接组合,形式上缺乏显性的衔接手段,但通过逻辑推理或直觉判断,语义是连贯的。所以,我们可以说汉语是高语境的语篇构成的。现代英语语句的衔接多用“形合法”,英语语篇结构形式多为句与句的有序排列,形式上照应指称,衔接严谨,环环相扣,语义上脉络明晰,一意贯串直到篇末。由于人们思维模式的不同造成了英汉在衔接手段运用上的差异,而这一点意味着我们在双语互译时须进行相应的策略转化,才能使译文尽量符合译入语读者的思维方式和行文习惯.翻译策略

  (一):汉语使用重复而英译时多使用替代汉语更常用原词复现和省略,而英语则多用照应和替代。潘文国(1997:350)依据Halliday和Hasan的英语衔接手段分类,将汉语的语篇衔接手段重新分类,即“原词复现”为前一类,称作“重复”;同义词、近义词复现,上下义词复现,概括词复现以及Halliday的照应(reference)和替代(substitution)则合并为后一类,统称为“替代”。这一区分显示出汉英话语组织的显著差别,即汉语倾向用重复手段,而英语则倾向于用替代手段。汉语很少使用同义替代的手段,也很少使用代词,以免引起指代不明。例如:(1)那是一个寒冷潮湿的晚上,这样的晚上大部分人呆在家里。Itwasoneofthosecold,weteveningswhenmostpeoplestayathome.例(1)使用关系副词when引导定语从句,起替代作用,避免了汉语原文中的重复。另外,汉语语篇中重复的词语和结构,译成英语则往往需要代词等其他词语或结构替代。如:(2)独自享乐是一种快乐,独自悲伤也是一种快乐。Happinessenjoyedaloneisapleasure,soissorrowedtastedprivately.英语中除了修辞需要外,很少重复同一个词或结构,而在汉语中重复现象频繁出现。英语中不能省略的成分往往使用代词、同义词、近义词以及代替句型来替代前文出现的词语和结构,而汉语则倾向于使用相同的词语或结构呼应前文出现过的词语或结构。翻译策略

  (二):汉语使用重复而英译时多使用照应英语的照应大多用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来表达语义关系,而汉语常用零式指代和名词的重复来实现。例如:(1)Hehatedfailure;hehadconquereditallhislife,risenaboveit,despiseditinothers.例句(1)译为“他讨厌失败,他一生中曾战胜失败,超越失败,并且藐视别人的失败”,将句中三个第三人称代词it都作为后照应,回指前面说过的“失败”,使上下文在意义上连结起来;而汉语则通常重复人称代词所照应的名词。(2)Menandnationsworkingapartcreatedtheseproblems;menandnationsworkingtogethermustsolvethem.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离心离德,便产生这些问题;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齐心协力,定能解决这些问题。从例句(2)我们可以看出,英文中“theseproblems”一词在这个语篇中并没有重复,整个语篇的衔接通过人称指称来实现的,即通过人称代词“them”在后句的重复完成英语语篇的衔接;而在汉语翻译中,往往将人称代词“them”所照应的“这些问题”重复。由于源语和目的语存在差异,衔接手段上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处理得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翻译质量。鉴于汉语衔接的“意合”性,语篇构建时应少用照应手段,转换成英语时,应根据“形合”的特点予以补充。例如:(3)她的黑发蓬松地飘拂在宽宽的前额上,脸是短短的,上唇也是短短的,露出一排亮亮的牙齿;眉毛又直又黑,睫毛又长又黑,鼻子笔直。Herdarkhairwaveduntidyacrossherbroadforehead,herfacewasshort,herupperlipshort,showingaglintofteeth,herbrowswerestraightanddark,herlasheslonganddark,hernosestraight.源语是汉语中典型的“意合”表达方式,但是为了符合英语“形合”粘连原则,译文共用了7个“her”。译文有必要增补重复代词,否则译文将有悖英语的照应习惯。例(3)译文并不含混,反而更简练、流畅、自然。通常,在汉译英时,类似的增减都可根据目的语的语篇特点而进行调整。反之,英译汉时,可以适度地减少照应手段,来满足汉语“意合”的粘连特点,避免冗余信息的产生。翻译策略

  (三):汉语使用省略时而英译时多使用连接从语句衔接方式来看,英语句子之间或句群之间往往使用一些过渡词来衔接,要求结构上的完整;而汉语句子结构一般都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排列,语序相对固定、关系明确,不需要太多的连接词来表示相互的关系。因而,与其它衔接手段相比,连接是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差别最大的一种。英汉语篇连接成分的不同之处归结起来主要有两方面:即显性与隐性的差异及短句方式不同所引起的差异。故汉译英时,译者应根据目的语的特点对译文的逻辑连接方式进行调整,适当地增补一些关联成分。例如:(1)a.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b.(若)知己(而又)知彼,(则)百战不殆;(若)不知彼而知己,(则)(将)一胜(及)一负;(若)不知彼(而又)不知己,(则)每战(将)必殆。(潘文国,335)c.Youcanfightahundredbattleswithoutdefeatifyouknowtheenemyaswellasyourself.Youwillwinourbattleandloseonebattleifyouknowyourselfbutleaveyourselfinthedarkwithouttheenemy.Youwillloseeverybattleifyouleaveboththeenemyandyourselfinthedark.(刘宓庆,159)例(1)a句中的“而”字只是形式词,可有可无。但如果此句要去掉“而”字,我们须按汉语的节奏规律改成“知己不知彼”(为了符合汉语表达的先双后单规律)。如果我们把这段话中省略、隐含的东西都补上,则改写成b句。对比例(1)中原文与译文,形合和意合的特点非常明显,凡汉语中隐含的成分在英语中一个也不能少,译文多用连接词表明句际关系的特点,理顺句子的语义关系,使汉语的隐形粘连显性化,以此符合英语的形合特征和行文要求。另外,我们还要注意英译文中出现五个“you”,而原文中没有,汉语中类似的虚词主语或无主句运用频繁,但英语由于要遵守主谓一致的原则却必不可少,这一点会在下文着重分析。同理,英译汉时,译文应考虑汉语的衔接特点,汉语句法结构重意合,语篇结构紧凑,词语的冗余现象较少。因此,英译汉时原文的从属连接词均可予以省略。例如:(1)SundayisthedaywhenIamleastbusy.周日我最闲。

上一篇:大象国的形象大使作文400字下一篇:四级考试写作选词方法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