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新课堂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堂讲或满堂问仅仅是教师的单边活动,是以教师的口代替学生的口和脑,达不到培养学生发现与创造能力的目的。作为一个参与新课程改革的语文教师,教学《石拱桥》、《富饶的西沙群岛》、《荷花》等语文课时,我努力地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实施开放式教学。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正确表现自我建设良好的班风。
【关键词】开放式教学、班级管理、自主
开放的语文课堂,就是说学生始终是教育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教学时,我紧扣新课标理念,重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广泛的学习空间,尽可能在学习上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一、开放语文课堂,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动
传统的语文课堂充斥着师道尊严,教师成为至高无上的权威,为学生安排一切学习内容,自身满足于已有的水平,因循守旧。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一味满堂灌,忽视对学生的启发,根本不考虑学生懂了多少,更谈不上创新。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才可能具备灵活的驾驭能力。这无疑会促进教师的发展。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学习空间。
(一)开放教学的空间
语文学习的内容不仅仅限于课本,它更多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学生的生活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必须通过传统课堂这个封闭、狭小的圈子,根植于生活这片沃土,将语文学习和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让语文真正成为生活化的语文。语文学习应当充分利用好课程资源即课本。课文的插图,可使教材增辉添彩,不仅能帮助师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插图用好,可以教活语文课。运用插图导入课文,往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时,由于学生从未见过历史悠久,外形优美,结构坚固的赵州桥,不知大拱两肩上那两小拱空间位置究竟如何。我就出示挂图或指导学生看课本的插图,将古老的赵州桥变作具体可感的形象。这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大大增加了,又如:从大众传媒上开发利用。大众传媒是指报刊、书籍、电视、电影、互联网等。从活动场所上开发利用,活动场所有图书室、生物角等。从学校附近的自然环境上开发利用。这样的教学,让我感受到随地都是课堂,生活即是语文,语文是各生活联系在一直的。我们只要积极地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创造性地处理好教材,将语文教学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语文教学必将面目一新,发挥更为强大的功能。我们的学生置身于这样的教学中,也必将受益匪浅,获益终身。
在社会生活精彩纷呈的今天,语文教学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可谓琳琅满目,数不胜数。语文教学除扎扎实实抓好每一堂课的教学,还应把关注的视角引向课外,充分利用好各种教学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欣赏、品味、感悟,积累更多语言素材,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那些流传千古的诗歌、词文,更要带领学生抑扬顿挫地去朗读、背诵,提高对语言的感悟力,欣赏人类文化的精华,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开放教学内容
从内容设计上说,要回归儿童的生活。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实际上语课文中的内容反映的无非是自然中或社会中的人文内容,因此学习课文时不能孤立地处理课文内容,必须尽量把自然中、社会中的人文性内容引入课堂中来,尽量联系生活实际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这可以通过实物或表达、图片、录像、课件等再现自然或社会内容,或通过引导学生表情朗读、联想、想象、表达、表演等表现课文情境。一直以来,我总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深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理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让孩子感受到开放的内容,还应该与其他学科融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互相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如教学《家》一课时,体会诗的第二句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包含的意思,是理解诗句的难点。为了突破此难点,我进行了如下设计:昨天老师已经布置小朋友回去画自己的家了,谁来介绍一下你的家?(学生上台实物投影下介绍)其实呀,我们小朋友也有一个共同的家,它的名字叫――中国。(课件出示盛开着朵朵鲜花的中国地形图)这就是我们的中国地形图,看!这一朵朵盛开的鲜花,多美呀!我们小朋友的张张笑脸多么像这朵朵鲜花呀!我们可以在祖国的大花园里幸福健康地成长,你看,他们多快乐呀!(课件出示一幅幅学生的学习生活画面,配乐:娃哈哈)来吧,就让我们一起快乐的唱起来吧!(学生齐唱娃哈哈)我们能生活在祖国的大花园里,是多么得幸福啊!所以说:(课件出示: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在此将美术、音乐有机地结合到语文学习中,让各个学科的教学资源与学生的情感有效地结合。这说明语文虽然姓语,但语文决不单是语文,必须注重与其它学科的融合。
(三)开放教学过程
从过程设计上说,我鼓励学生对教科书多元的个性化的解读,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如阅读,《课标》特别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即允许学生个性化的多元解读,同时要求教师少一点理性化的分析,少一点无谓的文字游戏,以重点精读带动全文浏览;多一点熏陶、多给学生一点揣摩、感悟的机会,着力于阅读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在教《月光曲》一文中时,文中讲到听了贝多芬的曲子,盲姑娘激动地问道: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吗?可贝多芬没有回答。此处就这样设问:贝多芬为什么不回答?请多角度进行思考。我就提示学生从性格人品、心理感受、特定氛围、触发灵感、进入创作情境等方面进行思考。这类发问激发了学生在理解语言上发表一些新颖、独特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