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综合类大学音乐教育的意义及内容改革论文
素质教育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综合于一体的教育。李岚清同志曾说“: 美育教育是贯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重要方面,是对青少年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音乐的美育功能不只是一般地提高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 它对人的智力开发,特别是提高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有帮助,音乐对社会的文明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1〕音乐教育堪称心灵的净化剂,它通过培养人的审美观,继而对整个人产生全面影响,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具体到综合类大学的音乐教育,其教育成果的提高与否将直接关系到综合类大学素质教育改革的成败。
一、音乐教育的意义
(一)音乐教育对美育的积极作用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指为了培养人们具有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而进行的教育活动。音乐教育主要是以音乐的形式将美传递给人们,让人们在聆听音乐的同时,感受音乐的魅力和感染力,并逐步提高人们的音乐素质和审美能力。在高校音乐教育过程中,教师指导大学生用心聆听音乐,从而感受乐曲中的欢愉、忧伤、激昂或感动,领悟每个音符所传递的情感,从而触碰到作曲家在创作乐曲、演奏者在演奏乐曲时的情感和意境,并最终在乐曲中得到美的享受。在音乐教育过程中,音乐将美的内容传播给大学生,使大学生接受并喜爱这一形式,并将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内化为个人的艺术修养,从而逐步养成欣赏音乐的审美习惯和符合自身知识结构的审美理念,并促成内心审美的和谐发展,甚至升华到洗礼心灵的功能境界。
(二)音乐教育对德育的积极作用
著名音乐家贺绿汀视音乐为培养人们高尚道德品质以及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音乐教育对德育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从古至今,音乐一直被认为是提高道德素质及修养的有效途径,音乐的育人思想也长期被人们所提倡。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正处于逐渐成熟的时期,他们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也极易被错误的思想观念所毒害。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犯罪现象的发生概率会随着音乐的健康程度发生波动,所以,加强美育对于引导大学生认清美丑、是非显得尤为重要。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责任重大,它典雅高贵、优美纯净,包含着歌颂美好、赞颂人生的内容。聆听高雅音乐可以提升品格、净化心灵。总而言之,在培养大学生品德方面,音乐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音乐教育对智育的积极作用
巴甫洛夫研究表明,人脑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分管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功能,如果能够合理调整大脑的工作与休息,将能获得较高的效率,反之,将会严重阻碍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与提高。正如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说“: 每周至少听一次音乐,我脑中那些已衰弱的部分就会保持它们的生命力;如果失去这些爱好,无疑就会失去一部分幸福,同时也会影响智力及创造力。”〔2〕钱学森同志也曾说过,他所取得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的艺术家夫人。他认为: “只注意逻辑思维,就易犯了机械的、片面的毛病,导致缺乏整体的认识。”这些实例足以证明,音乐是保持生命和智力发展的重要保障,它既可以发展大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自我认知、社交、创造思维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充分调动和发展大学生的各种潜能,又可以平衡左右大脑的功能,发挥其创造才能。
(四)音乐教育对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
人的内心感受直接影响着人的身体健康,比如,愉快的心情可以积极改善和加强人体的活力;反之,憎恨、焦虑等消极的情绪则会使神经系统受到干扰和刺激,并给人体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害。例如,欣赏作曲家冼星海所创作的《保卫黄河》时,伴随着惊心动魄的音响,听众一方面会为之热血沸腾,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一定会感同身受地使人格高尚起来。正像贝多芬所说:“音乐之于心灵,是比一切智慧和哲学还崇高的启示。”作曲家正是运用了这种对应的逻辑关系,通过精妙的音乐沁人心脾,实现了乐曲与精神的高度融合。
二、综合类大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上世纪 80 年代至今,我国综合类大学的音乐教育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和发展。第一方面,从教育观念来看,人们对音乐教育的特殊作用已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其中包含对培养创造性人才的认识,正是这样的认识也促使了高校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第二方面,从教育实践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来看,我国部分综合类大学通过设置专门的音乐教育机构如音乐学院等负责学校的音乐教育,对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与推动作用。第三方面,从教育对象来看,音乐已经深入到了大学生的生活中,音乐在大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工科院校的大学生也持同样的意见,认为音乐对于逻辑思维主导的他们也有着积极的影响。针对目前综合类大学的基本状况,应全面构建综合类大学音乐教育课程,例如,进行特殊的教学改革实验、构建创新的教学模式、建立合理的课程设置等。
三、综合类大学音乐教育内容改革
我国高校的普通音乐教育长期处于教学专业化、技术化的误区,即利用专业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要求大部分大学生,最终的考核评价也严格依照专业音乐教育进行。毫无疑问,这种做法促进了大学生整体音乐素质水平的提升。但在另一方面,“填鸭式”、强制式的教学可能会给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引发大学生对音乐教育的反感,进而影响普通音乐教育功能的发挥。把握问题的本质,笔者认为,部分综合类大学对于普通音乐教育的原则和相应的课程构建并没有清醒的认识,课程内容设置不够合理、培养目标脱离市场需求、课程架构不协调等,都是构建音乐教育内容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音乐教育内容设置的基本原则
鉴于音乐教育服务的对象有所差异,且音乐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大学生的音乐鉴赏、创作与实践能力,综合类大学的课程内容设置需要本着以公选课为主、特别课为辅,普及与提高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公选课为例,它是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的课程,以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相应的音乐审美能力为核心,因而必须要考虑到大学生音乐素质水平不一的情况,通常可以开设“音乐入门”“怎样识简谱和五线谱”“中外音乐鉴赏”等课程,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一定音乐学分或选修一定数目的音乐基础类课程,强力助推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针对那些具有艺术天分的大学生,可以开设不同门类的特别课或者跟随固定教师学习,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的提升,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潜能。对于学校而言,这种方式同样具有积极的意义, 不单单在于这些大学生可以为学校争得荣誉,更是因为这部分大学生所表现出的榜样作用。站在某种角度看,这些大学生将会成为校园艺术(音乐)文化的主要传播者与发起者,为校园艺术氛围的营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需要为他们的艺术天分负责,为他们提供一个升华和表现的平台,并针对这部分大学生的兴趣特长,将声乐、指挥、高难度乐器等内容加入到特别课的学习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