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对教师素质的挑战及教师教育的应对教育论文

2020-08-18实用文

新课改对教师素质的挑战及教师教育的应对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教师教育挑战应对

  [论文摘要]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知识结构、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挑战。教师教育应积极寻求应对举措:调整院系设置、研究并设置新型综合专业、调整课程体系、积极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等,才能更好地适应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进行的第八次课程改革。这次课程改革与前七次课程改革有本质的区别,因为它不只是对教学内容的调整和修补,而是课程观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以及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全方位的变革.它无疑对教师的素质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我国的教师教育主要是为包括基础教育在内的中小学培养合格师资,所以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必然要求教师教育作出应对举措。本文分析我国新课改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反思目前教师教育存在的不相适应的问题.以期为教师教育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一、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挑战

  (一)新课程挑战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的挑战主要表现在教学观和课程观两方面。传统的教学观强调的是“输入——产出”。即单纯追求“知识传递”,追求教师如何把现成的知识输入到学生的头脑之中,以求得高效的“产出”;新课程的教学观强调创造情境让学生以自己理解的方式去解释信息,主张师生共同参与知识创造的过程。传统的课程观念是“课程即教学的科目”、“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把课程看作是静态的、外在于教师与学生的,教师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学生的任务只是接受、存储前人发现的知识:新课程观念认为课程是在教师、学生、教材与环境的“际遇”中动态生成的,教材只是学生和教师发生“际遇”的文本。课程是内在于教师与学生的,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是课程的创生者。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种探究、选择和创造的`过程。总之.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怎么教”,而且要关注“教什么”.r即教师不仅要具备教学自主权,而且必须具备一定的课程专业自主权。

  (二)新课程挑战教师的传统教学行为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主要是“传道、授业、解惑”。学校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教学方式是接受性教学。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的行为主要是传授知识。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变革,而且也引起了教学方式的变革。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三种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性学习。其中探究性学习在新课程改革中非常受重视,不仅要求所有学科要渗透探究性学习。而且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专门设置了一个新的课程类型——研究性学习课程,从而保证探究性学习的实施。新的学习方式的推广必将使“一言堂”、“满堂灌”、“重课堂教学轻课外探究”等落后的教学方式逐渐在基础教育领域中被摒弃。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的引导者。

  (三)新课程挑战教师知识结构和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都是分科设置的,所以,作为教师只要具备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处理教材的能力,并具备一定的教学技能就基本上可以胜任教师工作了。但新课程改革对课程结构进行了改革,增加了综合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以及校本课程等新的课程类型。这样就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基础教育工作了。新教师必须具备新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具体表现为:应具有更为广博的知识和更为开阔的学术视野;应具备更宽的专业知识背景和更强的专业适应能力:应具有更强烈的现代信息吸收欲望和更熟练的处理能力:应具备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开发社会广泛的教育资源,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以及开发校本课程的课程专业能力:应具备注重师生互动,具备组织并推动学生开展自主性探究学习的能力:应具备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不断的反思,从而促进自己的教学进行不断改进的教学研究能力。

  二、教师教育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举措

  培养能够满足基础教育需求的教师是教师教育生存的根本。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挑战,必然对教师教育提出新要求。教师教育要意识到这种危机,不改革不仅不能发展,甚至不能生存.应积极寻求应对策略,努力在改革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一)调整院系设置。研究并设置新型综合专业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师教育主要是根据包括基础教育在内的中小学的需要而设置自己的专业。由于中小学的课程都是分科设置的,教师教育的专业相应也是分科设置的,凡是中小学设置的学科,教师教育都有相应的专业。但本次课程改革提出了与分科课程相对应的综合课程,这就要求教师教育应该设置相应的综合专业,以培养综合课程的师资。 综合专业一般专业跨度比较大,如“综合理科专业”就由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四个专业融合而成,“综合文科专业”则由政教、历史、地理三个专业融合而成。所以综合专业的设置不是一蹴而就,它需要研究教材的编制、整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师资等一系列问题,不能匆匆上马。目前采取的策略是通过“主辅修制”和跨学科选修制来培养一些综合课教师,但这只是权宜之计。长远的对策是调整教师教育的院系设置,积极探索研究并设置新型的综合专业。具体地可由部属师范院校发挥其“领头羊”的作用,在这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实验,从而为新型综合专业的设置提供可行的方案。

  (二)调整课程体系

  现有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明显滞后于基础教育课程的需求,依旧存在着课程设置的功能定位不准、教师职业性质体现不明显、课程内容“旧、窄、空”、课程结构失衡等弊端。致使培养的教师规格单一,知识面狭窄,科研能力和综合教育素养也较差。针对教师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具体地可进行如下课程方面的调整与改革:

  首先,降低学科专业课程所占的比例,增加通识教育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比例。据统计,我国的高等师范教育中博雅知识的课程比例为总课程的2O%一30%,其中人文社会学科“清一色”为政治理论课.自然学科的比重也非常低。结果,由于学生通识知识欠缺,很难形成完善的认知结构。而在美国的四年制高等学校中.通识教育课程通常占到总学分的33%一40%大约有86%的高校明确要求学生需修习一定数量的通识教育课程。可见在这方面中美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随着我国基础教育学科知识的综合化和综合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要求教师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为此,我国的教师教育应降低学科专业课的比例,增加通识教育课程。

  在我国的教师教育中,教育专业课程不仅门类少,而且所占的的比例也极低,教育类课程低于总课时的10%,而在美、英、日等国家却分别达到总学时的40%、33%、20%。我国的教师教育由于教育类课程的欠缺,所培养出来的教师教育素养欠缺,他们普遍对当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反应冷淡,看不到当前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谈不上主动的反思。新课程改革提出我们培养的教师不仅仅是“教书匠”,而且必须是“研究者”,必须是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以及不断解决问题的学者。而我们目前教师教育中开设的教育类课程远远不能满足这种要求。所以,必须增加教育类课程的比例,特别是要增强课程论、课程设计等课程,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及提高学生的课程研究能力打下基础。

  其次,适当减少学科课程,增加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的课时比例。长期以来,师范院校学科课程多,而活动课程少.而这些极少的活动课程很多还流于形式;学科课程中分科课程占的比例过大,而占极少比例的综合课程大多数是本专业内的综合,跨学科的融合课程和广域课程很少。这种状况阻隔了知识间的联系及运用,使知识经常处于无序状态.从而影响到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所以在教师教育中必须增加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比例,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为学生以后很好地适应工作(担任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和综合课的教师)提供一定条件。这方面发达国家有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比如美国纽约大学教育学院的本科学生都要选修自然科学、综合文科等综合学科。

  (三)积极推进教学方式的改革

  在传统的教师教育分科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以接受式为主,以继承和接受前人积累的遗产、学习已有知识为主要目标。新的课程改革推出了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现代学习方式,这些新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建构、合作以及独立探索获取一定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具有很强的实践和操作性质。如果他从未接受过新的教学方式的训练和熏陶是很难掌握新的教学方式的。因此,教师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需要借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的教学方式。其实,美国的高等师范院校就十分重视这些现代的教学方式的运用.他们的教师在许多课程的教学中,会要求学生结合课堂学习,分小组或独立承担一两个研究项目。学生通过亲自调研、查阅文献、搜集资料、分析研究、撰写论文等,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得到综合训练和提高。

  那么我国的教师教育怎样来推行这些现代的教学方式呢?首先,学校要形成教学改革的氛围,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不仅要看科研,而且也要看教学,教学和科研同时抓,积极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对在教学改革方面有突出成绩的教师要进行奖励,并在职称评定中加以体现。其次,教研室要真正发挥教学研究的作用,教研室要经常组织教师交流教学经验,组织教师听课.积极推进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以及先进教学经验的推广。第三,各院、系要经常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不同层次的研讨班、讲习班、专家讲座和学术研讨会,让专家和教师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交流最新学术信息,教师和学生可以自由参加,互相交流。

【新课改对教师素质的挑战及教师教育的应对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教师素质的论文

2.新课改对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论文

3.教师教育素质的培养与教学能力的提高论文

4.教师关于教育的作文

5.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挑战论文

6.教师教育的名言

7.关于教师教育的名言

8.新课改对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上一篇:出生证明的作用是什么下一篇:浅谈人力资源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