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计划归纳

2020-08-18实用文

教师读书计划范文归纳

  导语:在管理学中,计划具有两重含义,其一是计划工作,是指根据对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组织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案途径。以下是小编整理教师读书计划范文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教师读书计划范文1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人类获取文化精华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读书是人们认识社会和改造世界必要的学习方式。热爱读书的人,知识不会老化;善于读书的人,才思不会枯竭。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有效地教书;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更好地育人。根据自身实际,特制定读书学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促成教师坚实的精神基础,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发展目标

  积极落实教育理论学习,把读书活动和理论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使理论学习“务实高效、生动活泼”。通过三年的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用新思想新理念指导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努力转变思想观念思维模式进行教育创新,从而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水平,推进学校课程改革进程,全面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促进学校教育不断发展。丰富自己的人生,让生命在阅读中更加精彩!

三、自我规划

  1.认真学习领会新课标,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学科特点,教的最优化要落实到学的最优化,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继续探索生活化、情境化的创设方法,掌握生活化、情境化的课堂风格。

  3.具备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应具备五种能力:学习能力、教育科研能力、适应现代教学能力、研究学生能力、自我调控能力,今后我要在这些方面多下功夫。

  我们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尤其,教师自我发展的信念、自我调控的科学实践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执着与严谨的品行,将影响学生的终生。所以,为实现以上目标我准备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师德师风的修养,形成高尚的人格,有一颗进取的心。要热爱学生,对学生有博爱之心,要以诚相待,要宽容和有强烈的责任感。

  2、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学习与反思,勤动笔,勤动脑。不光认真钻研本学科知识,同时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增加自身的知识含量。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持之以恒。

四、阅读以下著作: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朱智贤和林崇德的《思维发展心理学》、美国的莫里斯?比格著的《学习的基本理论与教学实践》研读专著:《教育新理念》、《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多元智能》教学刊物如《人民教育》、《教学设计》、《班主任》等。

五、自我目标的达成

  1、争取坚持记教育教学日记,养成及时反思和勤于积累的习惯。

  2、多渠道地学。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也要学习他人高尚的师德修养,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3、广泛地学。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特别要学习现代信息科技,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4、认真阅读每月的教育期刊杂志,及时积累专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5、通过和学生谈心、座谈、开干部会议等形式增加对学生的了解,通过家访、开家长会等形式加深对学生家长及家庭的了解。

  6、每天至少挤出1小时的阅读时间。

  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其中有一篇文章《爱学生就等于爱自己》,读后,颇有感触,一名教师不光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如果我们的教育仅仅停留在讲课,听课,辅导,考试,选拔,从而忽视了学生情感的培养,那么,我想我们的教育是可怕的,危险的。爱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题。有爱的教育才是丰满的真正的教育,韩军的人文主义精神,教育在线中的朱永新教授高举的爱的旗帜的新教育实验;李镇西的“走进心灵”的教育,似乎无不凝聚着爱的核心,在留意身边的每一位优秀的教师的课堂,无不透漏着一个“爱”字,在爱的教育中,孩子们快乐的成长着。

  我想,一个真正的人也就是在这个爱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 缺少爱的教育,结果是无法想象的。从教两年多来,我能时刻感受的爱在教育这个领域里的重要性,尤其教育对象面对的是未成年的儿童,更需要我们付出爱心。作为教师,她的每一言一行都在深深的影响着下面的每一个学生。只要我们在教育中真心的付出了我们的爱,我想收获的定是爱的果实,和未来社会上真正的人。 作为一名老师。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发现了,比我的世界更动人的是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在那里如小石潭记中的`潭水一样的清澈,在那里如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一样的美丽;在那里像圣经里的天堂一样没有苦难只有关爱,在那里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样没有憎恨只有善良。

  你爱他们,他们也爱你。爱是永恒的!为了你的学生总有一天如你爱他一样能去爱别人,为了这世上的人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关爱,请你爱你的学生吧!因为爱他们也就是爱自己啊!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你培养出具有爱心的孩子,他就会对教师的爱很敏感,并以好心还好心;而教师的爱,最重要的是为了学生获得知识,若是学生懂得了这些,自发向上,成绩自然就好,成绩好了,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也会感到更加快乐。期待着爱的气息包围着每一个学生,期待着爱的教育布满整个校园,期待着我们的世界成长起来的都是真真正正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关注了生命成长的所有方面,他把生命成长的全过程,生命成长的内外环境的和谐建设作为自己一生努力的方向。他用一生的心血宣传自己的主张,倡导个性和谐发展,他既是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家又是这一理论的实践家。他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这些思想与我国现代教育工作者倡导的生命化教育是一致的,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正是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的新的诠释。

  读完《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感触很多。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地位和角色的转变,并不意味着教师的角色不重要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降低了,而是意味着教师起作用的方式和方法已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教师。相反,在新课程理念下,为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课下所做的工作更多,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更高。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必须转变。

  1、转变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提倡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因此教师要变“指挥者”为“引导者”。比如,在讲“银行”“消费”等内容时,先让学生去某个银行实地考察,作好记录。让学生去市场买东西,记录好购买地点、商品名称、数量、单价、购买过程、心理体验等相关内容。上课时,利用学生的调查、有关记录,结合教材知识共同探讨、学习。

  2、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设适宜的环境。教师要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在师生关系上摒弃权力与服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培养自信心。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合作学习,同伴之间如何合作、师生之间如何合作,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成功的范例。比如,在讲“经营公司”这一内容时,可让学生分小组自己模拟创办公司,记录好公司的类型、名称、注册资金、经营类型等有关内容,并写出经营方案。上课时,各小组派出代表上讲台发言,介绍所创办的公司,并接受同学与老师的提问。

  3、充分利用政治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自我探究。政治学科与社会实际、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应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广泛进行社会调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比如,可进行以“走向社会、了解社会”为主题的社会考察活动,以调查访问和实地考察的方式,通过分组讨论、课堂交流、撰写报告等环节,激励学生发奋学习、立志成才;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仲裁者、课堂的控制者,而是学生探究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和学生平等相处的伙伴。当探究进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时,教师不要急于求成,而要充分信任、肯定学生,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学生通过探究自主发现规律,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步积累探究的经验,学会探究的方法,提高探究的能力。

  “要想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这在我们教育事业中尤为重要。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必须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教师应该要不断培养自己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下心来,善于对书本中的内容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能量,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让自己的“一桶水”永远取之不不尽、用之不竭。

  苏霍姆林斯基写道:“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是要付出巨大的劳动,花费很多精力的。有些人认为,要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只要带领儿童去参观旅行,跟他们一起座在篝火旁烤土豆吃,跟他们一起分享欢乐就行了,这些看法都是错误的。建立跟学生的友谊,必须具有巨大的丰富的精神财富。缺乏这种精神丰富性,友谊就会变成一种庸俗的亲昵关系,而这对教育是一种危险的现象。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谈心,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从中知道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当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要及时、耐心、细致地辅导,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相信我们付出的努力总会有回报,洒下的甘霖总会浇灌出灿烂的花朵。

  赏识教育在学生的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 如今,我也试着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我的学生,不用分数的高低来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的唯一的标准。我试着从课堂的点滴中来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并为他的进步欣喜。当然,我会将我的欣喜化为语言、化为动作来让他知道,使他明白:“别人能行,我也能行。”我试着让我的学生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我要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让快乐能够延续。正如苏霍姆林基所告诫教师们的那样:“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不过,我们在赏识教育过程中不应该忽视孩子的缺点和退步,该指出的问题应当及时指出,该批评的问题应当及时批评,该制止的问题应当及时制止,这是不能含糊的。否则,会导致孩子在自我意识的建立过程中产生偏差;稍遇不顺就可能一蹶不振;同时,也会导致他们过于自私、骄横,在集体中很难与别人相处,进而产生一系列问题,这会违背我们“赏识教育”的初衷。

  我读了《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这本书,这64条心理效应分别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每一个都似曾相识,仿佛都发生在我们每天熟悉的课堂上、熟悉的学生身上。

  我们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也要讲究方法,你怒对学生拍桌、打椅,甚至体罚,会使你学生的“大衣裹得更紧”;采用和风细雨“南风”式的教育方法,你会轻而易举地让学生“脱掉大衣”,达到你的教育目的,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学生有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他一旦明白你找他谈话是为了教育他──他的心灵,形象地说,就会扣上全部的钮扣,整个封闭起来,进行紧张的心理防范。教师的语言很难透过他本能的“护身符”,深入其心灵。因此,教育者应从心理的因素研究入手,力图消除被教育者的对立情绪,创造心理相容的条件,从而开启学生的心理围城,让他们脱去紧护心灵的外衣,敞开心扉,与教师“心有灵犀一点通”。

  读了书中的“给学生留点‘空白’——超限效应”这一篇,让我有很深的感触,很大的收获。读了书中的“给学生留点‘空白’——超限效应”这一篇,让我有很深的感触,很大的收获。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钟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反而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为“超限效应”。

  在教育教学中要避用“超限效应”,比如“超限效应”中的“认知超载”。例如复习阶段的巩固练习,如果只是一遍一遍、多次题型重复的练习,必然只会造成浪费时间,而收效甚微的结果。我们安排的每一次练习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性。有些平时掌握比较好的学生,可以少写,他们可以把时间花到自己相对薄弱的环节中去。有些学的不好的孩子就应该有针对的练习。只注意练习内容,而缺乏一定的数量,达不到巩固知识,掌握技能的目的。相反,只求数量而不注意练习质量的重复性练习,不利于能力的培养,是劳而无功的,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偿失。所以,老师们必须力戒嘲笑羞辱、歧视绝情、责怪抱怨、威胁恐吓、敷衍欺骗性等语言,多用目标激励性的言语,对学生多贴正向的标签。 我相信,懂得心理学的老师越多,“兢兢业业”培养学生厌学的老师就越少;懂

  得心理学的老师越多,声嘶力竭说教又毫无效果的老师就越少;懂得心理学的老师越多,只有挫败感没有成就感的老师就越少。因为,教育和心理的超链接,才能有效地促进人的成长——毕竟,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上一篇:留学生的个人学习计划下一篇:托福写作高分备考战术:时间轴式复习计划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