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学》教学形式的改革与创新论文

2020-08-18实用文

《农业生态学》教学形式的改革与创新论文

  一、前言

  “农业生态学”(生态学)一词是1865年由勒特(Reiter)合并两个希腊字logs(研究)和oikos(房屋、住所)构成,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赫克尔(Ernst Heinrich Haeckel)初次把农业生态学定义为“研究动物与其有机及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特别是动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有益与有害关系[1],从此便揭开了农业生态学发展的序幕。在1935年英国的Tansley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之后,美国的年轻学者Lindeman在对Mondota湖生态系统详细考察之后提出了生态金字塔能量转换的“十分之一定律”。近年来,农业生态学已经创立了自己独立研究的理论主体,即从生物个体与环境直接影响的小环境到生态系统不同层级的有机体与环境关系的理论[1]。它们的研究方法经过描述——实验——物质定量三个过程。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概念和方法的引入,促进了农业生态学理论的发展[2]。从宏观层次上讲,现代农业生态学正从已往的宏观农业生物学层面逐步深入到“三农”的社会学层面,研究水平从以往关注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逐步发展到人们普遍关心作为全球食物生产、分布和消费网络的食物系统(food system),即从生态经济学角度研究农业生态系统能物流形成与运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社会政策法规对食物系统的调控作用[3]。

  二、现存主要教学问题归纳与分析

  目前《农业生态学》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现存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尚无统一教材,内容较松散,授课内容因人而异,差异较大,而我校现使用的教学大纲已沿用多年,随着学科发展已不能适应目前学生培养的需求。

  2.多媒体课件较单调,有待于补充教学素材制作成内容丰富、系统、图片清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质量多媒体课件。

  3.有相当一部分本科生对单纯理论的教学兴趣不浓。

  4.缺乏新颖的前沿的科教片、系列讲座等教学素材的收集与整理。

  5.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领悟能力、融会贯通能力及运用能力较差。

  三、教学改革内容

  鉴于上述现状,本文从“学习知识、实战演练、消化知识”3个层次设计教学环节,拟采用启发互动式、自主学习、课后辅导、分组競赛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并建立多元化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并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做到真正检验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理解程度。具体改革内容如下。

  1.教师讲授为主,教师采用穿插小案例、学生讨论、课堂提问、布置复习思考题等方式讲解章节重点内容。

  2.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结合自己理解讲解自主学习的相关内容。

  3.实地考察或观看典型案例记录片,理论联系实际。

  4.重点章节实地演练,通过模拟项目可行性评审会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巩固课程中重点难点内容。

  5.进行考核时段、考核内容、改革方式的改革。

  四、教学改革方式

  (一)建设方法

  本文从“学习知识、实战演练、消化知识”3个层次设计教学环节,拟采用启发互动式、自主学习、课后辅导、分组竞赛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并建立多元化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并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二)建设手段及方案

  1.了解学情。了解学生相关专业基础及专业知识,生源特征,关注点,认知风格。

  2.教师讲解章节重点内容。教师在讲授章节重点内容时,可采用穿插小案例(部分案例可通过视频展示,如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生态文明与美丽乡村建设》讲座)、学生讨论、课堂提问、布置复习思考题与任务等方式进行,使学生掌握农业生态学相关理论知识及农业生态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

  3.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所需书籍名单及期刊库网址,要求学生查阅资料,阅读学习相关知识及处理方法(如生态农业规划方法),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己理解讲解查阅的相关内容。

  4.参观或观看典型农业生态园区纪录片。根据课程内容需求,带领学生参观或观看乌鲁木齐及周边典型农业生态园建设纪录片,增强学生对生态农业的.感官认识,巩固所学理论知识。

  5.模拟项目可行性评审会。针对实践性较强的章节,采用课堂讲解、学生自学、项目评审结合的方式进行。以《生态农业建设规划》一章为例,教师讲解1—2个生态农业建设规划典型案例,学生围绕自己家乡现状和特点,进行生态农业规划和设计。将全班学生分成8—10组,每组择1名方案设计较完善者参与答辩,其他组员参与完善方案工作。设计方案中需包含以下内容:(1)设计区域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环境质量以及社会经济背景。(2)提出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3)提出生态农业建设的优势与潜力。(4)总体规划目标:提出总体建设要达到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指标体系,而且提出分年度完成的至少10个指标。(5)生态农业分区规划:根据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分区规划适宜的生态农业模式。(6)实施建设规划的战略对策。聘请相关教师作为评委,各组并以PPT形式进行15分钟阐述,教师对拟立项项目进行评审,并排出优先序。

  6.考核改革。(1)考核時段:课堂训练考核、课后作业考核、期末考核;(2)考核内容:专业知识点考核、实操考核、考勤考核;(3)考核方式:笔试成绩:50%,平时成绩:50%(考勤:5%;课堂提问:5%;竞赛专题(包括讲课、专题讲座、模拟项目评审会等):35%;作业:5%)。其中模拟项目评审会评分方式为:A小组得分:评审小组评分;B个人得分:组长评分;C个人最终成绩:小组得分60%+个人得分40%。

  五、结语

  《农业生态学》课程中,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授课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自发轻松的掌握该课程要求的各项专业知识、实验技能及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充分体现了“理论实践相统一教学法”的显著特点。即“以理论联系实践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能有效地建立了课堂和社会生产的联系,提升学生的多种能力,最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坚实、宽广的农业生态学理论知识和技术,而且为今后实践能力的增强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骆世明,李凤民,林文雄,等.农业生态系统研究[M].生态学学科发展报告2011–2012.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66–84

  [2]杨曙辉,宋天庆.作物(品种)布局单一化趋向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5,22(5):1-10.

  [3]林文雄,陈婷,周明明.农业生态学的新视野[M].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20(3):253-264.

  Abstract: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same course teaching research and analysis,summarized the teaching of agricultural ecology teaching contents,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assessment standards. And from two aspects of teaching reform and examination system reform in a series of concrete improvement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Students in this course for the future theoretical knowledge to broaden lay a foundation and practical ability enhancement.

  Key words:the course of agricultural ecology,course innovation,teaching method,the way of examination

【《农业生态学》教学形式的改革与创新论文】相关文章:

1.高校钢琴教学改革与创新方式论文

2.高校钢琴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论文

3.高校体操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论文

4.高校声乐教学内容改革与创新论文

5.中专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解析教学改革论文

6.课堂环境下语言形式的教学论文

7.集体交流形式的教学初探论文

8.形式的差异 共同的“文心”论文

9.小学数学高效教课形式的研讨论文

上一篇:寻觅作文500字下一篇:谈小学作文批改的几点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