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叶问3》的力道:技法与文化论文

2020-08-23实用文

浅谈《叶问3》的力道:技法与文化论文

  《叶问3》是一部典型的功夫类型片,集中表现了武术的较量、正邪的斗争,以及社区生活的众生相。在评论一部电影的里里外外时,主要可以看两点:电影的技法与电影的文化。力道的探讨也将沿着这两条线索展开,涉及电影语言的使用与电影对社会进行研究的深广程度。技法的得失笔者对全片约 1860 个镜头进行了分析,分析标准包括数量、景别(大特写、特写、近景、中景、全景、大全景)、速度(快、慢、动、静)、方向(推、拉、摇、移、俯、仰)、结构(PAN、POV、叠、淡、借关灯或闪光灯转场等)、造型。

  本片电影语言有些地方颇有趣,但大部分时间中规中矩,基本满足情绪、心理需要,但在美学和哲理的开拓上不是非常充分。首先,片中特写的运用通常表现强烈的威胁或爱意,而大特写,尤其是投掷物,基本上是面向观众的冲撞,造成攻击性的感官体验——此手法在 3D 电影中运用更为频繁。总体而言,该片特写的使用是较为常规的。表现马鲸笙在学校办公室歇斯底里的镜头中,一个近景可用特写替代,而另一个特写可用大特写替代。

  另有一角斗场铁链的镜头也可用大特写。既有镜头并非不恰当,但大特写足以把面部和物体夸张到变形扭曲的地步,更加凸显坏人的嚣张和铁链的冷硬。然而,似乎这样的处理对于商业电影来说,有点“突兀”。影片倒是有效地使用了手与脚的特写,满足了观众对于功夫片的视觉需求。有趣的是,片中的手部主要作为对抗的武器,但在夫妻之间却变成交织的温暖符号。身体造型的研究在今日学界未受到足够重视,可是这方面的发掘对于主要依赖视觉提供信息的电影来说,非常重要。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何表现一个人有洁癖?最好的做法不是大叫“哎呀,脏死了”,而是回避众人摸来摸去的把手,用手指轻按门板的上部。

  其次,场面调度除了满足叙事的需要,还有表达观念和感染观众的作用。船厂群斗段落以俯瞰的圆形结构作为起势。开打后,镜头运动及剪辑都变得紊乱而短促。我们可以说,此处的场面调度象征了濒临紊乱、紊乱之后的身体秩序与社会秩序。

  戈达尔在《电影史》中对《群鸟》(希区柯克,1963)的重新剪辑模仿了海鸥振翅的造型与频率,而功夫片的电影语言其实也模拟着攻防状态下的身体,用视听传递通感,调动观众心理的、肌肉的紧张参与。

  在这方面,快速的“摇”往往表现进攻的方向与力量:人物面朝画面左边出击,“摇”的方向也向左。那么,为了表现力道之大,是否可以做这样的处理:人物面朝画面左边出击,“摇”的方向却相反。这有点像是掌嘴时,先出右手,但逆着面部躲闪的方向出左手,力量会更大。片中在幽闭空间展开的电梯格斗,便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种运动阻力的效果。场面调度有时还有出人意料的奇效,即打破观众的期待,或满足他们被延宕的、被引逗的期待。如“张天志带着儿子离开船厂”接“张天志返回船厂暴打地痞”、“叶问说‘我来了’”接“(不是比武现场而是)舞厅”。

  造型的脸谱化在片中是明显的,这既有好处,又有短板。电影有效地启用了明星演员,警长肥波的扮演者郑则仕已出演过多名警察角色,校长扮演者刘以达一直以“冷面笑匠”角色著称。这种手法可使人物更易辨识,激发跨文本的想象,但也会削弱人物的复杂性。虽然本片也表现了正面角色偶尔的小心眼儿,但大部分坏人长得一目了然。另一种手法正好相反,就是典型的正面角色演员出演反面角色,如谭耀文与其在本片中角色的关系,或者反过来。在电影后半部揭示表面颇为亲和的人物实为人面兽心的处理,在正邪分明的功夫片中未必适用。本片与一般的商业电影一样,包含各种电影技法及其相应的功能,如用于人物对话的正反打、表现富有吸引力的关系的“推”、呈现 K.O 瞬间的慢动作、为植入广告服务的非必要镜头等。

  片中也未出现复杂的长镜头和声画对位,后者仅出现一次,这暴露了华语商业电影由来已久的、对声音试验的漠视。尽管时而插入月份牌、报纸、电影等大众媒介的`手法为影史所惯见,但在本片中仅止于提示功能,并未发展出批判性的观点。与此相关、却更深一层的是移动影像中突然插入静止镜头(片中为照片)。这原是先锋与实验电影常用的一个手法,用以达到“活人画”的戏剧效果,探讨动与静、电影与照相、生命与死亡的问题。韩国新电影对此就有不太一样的应用,常常代表破碎现实在照片(梦想)中的弥合。本片武馆合照象征着习武之人的中正和社会的秩序。片末叶问与妻子的合照与其说是对爱妻生命的回顾,更像是向前作的致敬,或者在没有太适宜的镜头时,采用的便宜办法。

  社会学阐释下的谱系拓展从文艺媒体呈现的方面来看,“叶问”的能见度并不高。除了叶伟信的“叶问”三部曲,即《叶问》(2008)、《叶问 2 :宗师传奇》(2010)、《叶问 3》(2015),尚有《叶问前传》(邱礼涛,2010)、《叶问:终极一战》(邱礼涛,2013),以及电视版《叶问》(范小天,2013)、《叶问与李小龙》(范小天,2016)。

  其中艺术成就最高者莫过于《一代宗师》(王家卫,2013)。相关书籍则有《叶问·咏春》(叶准等,港版/2009 台版/2011 两版)、《叶问 2》(叶伟信等,2010)、《热血小叶问》(徐锡满编,2012)、《叶问》(范小天等,2013),另有两册拳法基础(陈俭文等,2010;梁旭辉,2012)。相关电影的导演中,叶、邱、王三人为香港导演,范为大陆导演。编剧和演职团队以港籍为主,但陆港合拍及国际化趋势明显。书籍也以香港编作或出版为主。至此我们可以说,“叶问”基本上是一个粤港(武术)文化的经典符号,但在大陆远无黄飞鸿、洪熙官、李小龙等知名。然而,电影的跨域性使得“叶问”在 2010 年前后扩散到更大的地理文化中去。

  华语语境下的叶问为民族社会垂范,但在西方语境下,叶问及其武术更被看做是格斗、内修、健身的指导。事实上,更多的情况是“叶问”的相关信息散见于武术原理、功夫电影研究、其他武术高手传记(主要是李小龙)、旅游手册中。根据海外出版的情况来看,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叶问”主要是一个功夫想象与华人文化的构成部分。

上一篇:探讨传统工笔人物画写意性趣味的成因论文下一篇:动物风景简笔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