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开学第一课日记汇总9篇
开学第一课日记 篇1
今天在学校我和同学们一起观看了《20xx开学第一课》,我有很多的感受。
助残的“高振宁”夫妇十四年来一直在捐助,其实他们家里并不富裕,但坚持了14年,每个月都要匿名捐助200元给远安山区的小学,十四年一共捐助了10多万元。
“温暖教师”刘发英,在网络上为特困学生办理助学网,又称爱心网,十二年来一共帮助了458个学生,共计45万余元,14个村子,5个小学。在离校的时候,乡亲们寄来了联名挽留信,不愿意让这位可爱、可敬的老师离开。
“以新换旧”袁裕校,能买就买,能换就换,能磨就磨。最有名的是用500元买了台新缝纫机换了一台价值几十元的旧缝纫机,爱好收藏的他如痴如迷,创建了有史最全的家庭博物馆,讲述了一个百姓家庭百年的发展历史。
还有美丽的聋哑舞蹈者:邰丽华,克服自身,用美丽的舞姿给人们传达了生命不息的理念。
就是这样一群普通的人,用他们的热情,用他们的坚持,用他们平凡的一生,却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个不平凡而美好的故事。
如同片尾说的,让我们用希望承载梦想,让梦想实现未来!
开学第一课日记 篇2
今天,我们全校观看了中央电视台大型公益活动《开学第一课》,看完后,我更坚定了自己追求梦想的那颗心。 这次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是“乘着梦想的翅膀”,主要讲了一些普通的人追求梦想的故事。其实梦想就像一盏明灯,无论你是否残缺,只要坚持自己的梦想,你的生命就会充满光明。 在这个别开生面的课堂上,一个个拥有梦想的普通人闪亮登场。其中,令我最佩服的是一个叫廖智的舞者,她在地震中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和双腿,那时的她痛苦不已,但她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而是戴上假肢,强忍着剧痛练习舞蹈。廖智在我心中已是个没有人能代替的舞者了,因为她的这份勇气是很多舞蹈大师都做不到的,我觉得她是最美的舞者。 令我印象比较深的还有黑龙江鹤岗的单亲妈妈郑亚波,她是一位普通的`加油站工人,儿子小威四岁被诊断为自闭,她在11年里坚持自学钢琴,并手把手地把自己知道的教给小威,虽然是手把手地教,可小威在一个月里还是没有一点进步,但她并没有放弃,依然坚持着。
就这样,11年过去了,现在的小威已经能跟上正常人的学习速度了,并且还会弹好多中外钢琴曲,小威成了妈妈的骄傲。 获得成功的前提是坚持,让我们怀着希望,解开对梦想的束缚,乘着梦想的翅膀,并为之而努力吧!
开学第一课日记 篇3
今天,是开学第一天。没错,从今天起,我不仅是六年级的大姐姐,还是个毕业班的学生了。明年的这个时候,我就是个初中生了。现在,自然要更加的努力,才能够适应以后的初中生活。
晚上八点,我开始进行学校里布置的作业——观看《开学第一课》。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节目,它使我感触颇多,受益匪浅。其中一个小故事使我印象深刻:有一个著名的歌手,他叫秦勇,他是黑豹乐队的主唱,在舞台上,他是多么的风光啊,不幸的是,他的儿子大珍珠患上了感觉统合失调症,这病使得大珍珠脑袋不灵敏,长时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于是,秦勇辞去工作,下定决心帮助大珍珠。他教大珍珠说“你好”、“谢谢”、“没关系”这些再简单不过的礼貌用语,而大珍珠用了三个月才学会。后来,秦勇听说骑自行车能帮助他恢复,于是立马开始教大珍珠骑。大珍珠用了三年时间学会,这三年里,大珍珠摔了多少次,秦勇教了多少次,早已数不清楚。或许,你们只用了一天就学会了,甚至更少。可大珍珠,他做任何事都要花上比别人千倍万倍的时间。即使这样,秦勇也从未有半点放弃的念头,直到永远。
这个故事使我感动万分,我们就好比小小的树苗,呵护我们的父母,就如同参天大树照料着我们。暴风雨来临时,他们为我们遮风挡雨,当太阳炙烤着滚烫的大地时,他们顶着炽热的太阳,为我们送来一片阴凉 ……
我们的父母如此的呵护我们,疼爱我们,照料我们,难道我们就不能尽一份孝心,报答养育我们长大的父母吗?
开学第一课日记 篇4
今天,我看了《长征的故事》里的《独树镇遭遇战》。它主要讲的是一九三四年十一月,红二五军从河家向西挺进,开始战略转移。二十六日,气温下降,战士忍饥冒寒向独树镇进军。中午前,梯队进至独树镇附近,准备从七里岗前进。敌军115师已经四伏在独树镇,封锁着公路,把红二五军给挡住了。红二五军战士们能见度低,以致战士们出现了混乱。指挥员张海文坚定地说:“我们绝不能后退!”接着,战士们的枪又哒哒地响了起来。另一指挥员吴焕先拿着大刀,说:“共产党员跟我上!”最后红二五军把敌人杀退了。将士们不顾饥饿劳累,继续向前挺进。
读了这一篇文章,我深深感受到红军将士们十分顽强,他们不管环境再恶劣,条件再艰苦,敌人再强大,坚持不退宿,不畏惧,只要有一点儿希望都要争取胜利。他们这种英勇气概和大无畏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今后,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也要像红军战士们一样,不怕挫折,勇往直前。
开学第一课日记 篇5
一年一度的《开学第一课》于9月1日21时播出啦,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以“中华骄傲”为主题。
今年的舞台被布置成一个打开的“书卷”的造型,两侧是卷起的书边,在“书卷”下,是两排一共32套课桌椅,简直就是教室的模样。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96岁的北京大学教授许渊冲爷爷。他长期从事文学翻译工作,已有六十余年,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他还曾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
很多我们熟悉的中外名著都是通过许渊冲爷爷的翻译才能为我们所熟知。他说自己每天都至少翻译一页纸,常常工作到凌晨三四点,有时也会半夜坐起,打着手电筒写下想到的内容,生怕第二天忘记。
许渊冲爷爷说:“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那就是我要翻译到一百岁,把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典传播到海外。”
我们做为年轻的学生,应该向许渊冲爷爷学习,为自己定个小目标,然后向着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