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55个细节》读后感

2020-09-06实用文

《教育的55个细节》读后感9篇

【篇一:《教育的55个细节》读后感】

  国外的教育究竟是怎样的,教师又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呢?现在手上有一本《教育的55个细节》的书,是一位美国优秀教师罗恩。克拉克写下的教学心得。

  这本书讲述了一位风趣幽默的“麻辣教师”不仅“征服”了一群又一群调皮捣蛋的“问题学生”,而且还在短时间内把他们调教成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作者充满激情地描写了五十五个课堂内外生活的场景,每一个字都充满了一名教师对他的学生们,对所有孩子们的满腔的爱。正是这种无私的爱、智慧的爱、生趣盎然又充满原则的爱,创造出了教育的奇迹,使我们惊喜地看到,一位好教师,能够这样地深入孩子的心灵,在倾听他们的心声,释放他们与生俱来的创造力和学习潜力的同时,塑造他们美好的心灵世界,在班上建立起一种亲密、团结、友爱,互相同情、互相关怀、互相帮助的心理氛围。

  爱的力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力量,老师的爱能使少年儿童健康的成长,教师的爱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再“坚硬”的冰也能被真诚的爱所深化。而今天新时代的教师,面对世界无穷诱惑,如何保持一颗至真至纯至浓的爱心?我想,就每天看看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吧,试着去爱他们,去了解他们,去尊重他们。

  半个世纪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提醒过教师这样一句话:“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因此,我们在日常教育和管理中,对于每个孩子的过错不应该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而应把他们看成幼苗,怀着“孺子可教”的信念教诲他,用“慈母”般的爱心感化他,积极探索教育的新方法和技巧,定能让一棵棵“幼苗”茁壮成长!

【篇二:教育的55个细节读后感】

  我国教育学家叶圣陶曾说:“教育是培养一种习惯,习惯决定一个人的性格,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这本《教育的55个细节》就是从具体的细节进一步阐述了叶圣陶这一教育理念。

  《教育的55个细节》的作者克拉克从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出55个细节,涵盖了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小到餐桌礼仪,大到积极心态的培养,并针对这些细节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国外的这些先进的教育工作者从小处着手,培养孩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独立自理的能力的做法,值得我们深思。《老子·道德经》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必须注意从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的小事抓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教育工作就可以顺利完成。

  在这本书中,我最欣赏克拉克的这种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比如,他曾用了很长的时间去训练学生用眼睛来与人沟通;为了让他的学生能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他把学生分成两人一组,然后告诉他,当你发表演说时,眼睛要注视着对方,语气要有更多的强调成分,加入更多的感情色彩……每当他对学生提出哪一种要求时,他都会让学生反复练习,直到他们能够养成习惯为止。他跟学生做思想工作就像我们传授新知识一样,不断地用练习题来巩固。在作者的眼中,良好的习惯不是说出来的,而是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养成的。他长期坚持不懈地训练、教育学生,他的学生的行为习惯会不好吗?他做学生思想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真令我自愧不如。

  看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感到当一名合格的老师确实不易,而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就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乘着良好习惯这艘帆船,乘风破浪,顺利到达成功彼岸。

【篇三:《教育的55个细节》读后感作文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在这样一个细节决定成败的时代我们要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

  在《教育的55个细节》一中,作者罗列出在生活中的种种细节,它涵盖了交际,行为规范,生活态度(人生观)等方面。看似简单,但是孩子好的行为、习惯、素质的养成全在一点一滴当中。55个细节都是一些不气眼的小事,也许我没有看过这本书的话,那么在平常的生活中我对于身边的时时在发生的这些小事会毫不在意也根本不会深思在这些细节背后所蕴涵的深刻的教育意义。从这本中我开始注意细节的意义,开始思考它背后的重要性。

  现在的中国父母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孩子会说话,会走路了,父母便会想到早期教育的问题,现在多才多艺的孩子很多,父母很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与艺术素质的培养。送孩子学琴,学画画,学英语等。但对孩子的教养方面,即(生活习惯,道德素质)等却不是十分关注。我认为,成才必先成人。对人有礼貌,爱劳动,守纪律,孝敬父母等优良品质在幼年时就要注重培养,这些性格往往影响人的一生。

  我在网上看到的一个新闻,它不禁让我想到了这本书,以及现在我们教育中所应该重视的细节问题。新闻的题目是“切莫小瞧中外教育的细节差异”文中通过一次中外学生活动的细节透视出中国教育的问题。第三届亚太经合组织青年科学节上,中国代表团选拔的代表自然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但他们普遍缺乏俭朴意识、环保理念以及爱父母的习惯。中国的孩子当然用的是彩屏手机,穿着打扮肯定很酷很光鲜。在我们的理念里,穿着里面有政治,代表着中国的形象,因此在与国外朋友一起时,即使家境不好的,也一准省吃俭用给孩子置办一套好行头。中国少年环保意识的匮乏亦非一日之寒,要改掉平日随手丢垃圾的习惯似乎成了老大难。来自新西兰的少年史蒂文的手机是黑白屏,相机也是十几年前的老款,鞋垫开裂了,背的书包用了好几年,吃剩下的东西,也都放在书包里下次再吃。他的参赛作品是用废品制造出来的.,闲逛时,看见外面有垃圾,都放在书包里,拿到宿舍才扔进分类垃圾箱里。在燕莎商城,他没给自己买任何东西,只给父母买了礼物。不仅如此,在学风等方面中外少年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在“市长讲坛”上,中国学生都听得直打瞌睡,可史蒂文却一直认真地听完,对课本外一切事物显示出浓厚兴趣。讨论会上,中国学生一般都是拿着稿子从头念到尾,而很多外国学生连一张稿子都没准备。别人作报告时,外国学生都会听得很认真,时不时地点头或提问,与讲演者形成很好的互动,可中国学生都在做自己演讲前的最后冲刺,这不仅表现了中国学子对于他人缺乏应有的尊重,缺乏沟通的欲望,同时也缺乏沟通的技巧。这些细节上的差异,其实正是中国教育与外国教育本身的差异所在。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这样,不仅对其身心健康有利,而且对孩子的未来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科曾经说过:教育孩子,首先要对孩子提出尽可能高的要求,对孩子要表现出尽可能出自内心的尊重。“孩子智力开发与艺术素质从小培养固然重要,但生活习惯的教养也绝不能忽视,且教育必须从细节开始。”

  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我们的古人就提倡……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

上一篇:《朱永通:教育的细节》读后感范文下一篇: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