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教学经验教学总结四篇
总结是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的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学习和工作中的优缺点,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总结吧。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经验教学总结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经验教学总结 篇1
时间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又告以段落,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经验总结。这一学期我主要承担二年级一班的数学课教学任务。这一切对于我来说又是一个新的开始,面对不同的群体,性格迥异的新学生,我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思路和教育手段,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各位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我思绪万千、感慨多多,以下是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些经验总结:
一、注重课前教材的认真研读,做到了解全面、分析透彻。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学期前我对整册书做了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注意结合我所教的二年级同学的年龄特点和学习习惯制订了详细的教学工作计划。做到上好每一节课,搞清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注重和平行班的老师就教学难点问题做详细的分析,做到充分驾驭课堂。留意从教学辅导材料中取经,吸取好的教育教学方法为我所用,注意写好每一节课的教学反思。力求一节课比另一节课精彩,力求将我所知所想的教学理念渗透到我的课堂中来,力求让我的学生能在寓教寓乐中轻松学数学,让孩子们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最佳受益者。
二、注意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引导学生饶有兴趣的参与到数学课的学习中来尤为重要,工作总结《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经验总结》。本学期我利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利用钟面实物教具,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时间的匆匆流逝。在一些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观察物体所需的小正方体模型,注重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观察物体的实践中来。为学生提供超市购物等场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等等。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平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更多的学生全方位全过程的参与到数学课的学习活动中来,以逐步形成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出发点,以形成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为精髓。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数学课,就连以前极讨厌数学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 注重反馈,加强课后的练习与巩固。 所学知识要想牢固掌握,光靠一节课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课后的联系与巩固才能检验出来。我在练习巩固时注重个别辅导,寻找特定群体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开展练习。布置的作业不求多、杂,而力求精、细,要求学生能按质按量的完成,对于没有很好掌握的同学及时辅导,找出不足与疏漏,及时补救。注意布置分层作业,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难易不同的作业。注重调动多方资源,开展轰轰烈烈的家长助学生、好学生帮助差学生的活动,使得课后的练习与巩固得以有效的实施。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绊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课后我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教学经验教学总结 篇2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如果数学教中教师只为了教而教,把知识生硬地教给学生,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就会越来越感到数学是枯燥的,是冷冰冰的,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进行数学考试。这样的教学欠缺了鲜活有趣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使数学与生活脱节了失去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拉近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方向。
一、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启示。
为了让学生更多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活动中的实际作用,我设计了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智慧游乐场》。在活动的各个环节,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创设的游乐活动情景,并将相关的数学问题穿插其中,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步步闯过关卡,取得胜利。在课堂中,学生活跃起来,主动参与问题讨论,协作解决问题。他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和老师、同学经历、体验整个活动过程,不时还能提出较有创意的见解。学生的积极、投入的学习启发了我:每位学生都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又充满了好奇,并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教师要依据学生的特点,结合教材教学内容,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经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体验----探索”,从中感受数学的价值,主动去学数学,用数学。
二、对数学生活化的理解。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以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1、数学计算本身就是数学应用的一个方面。
例如:①你要去文具店买5本练习本,每本3角钱,一共要用多少钱?②47位师生去游乐场游玩,门票每人5元,带250元够不够?③家里要装修,估算要用多少块瓷砖。在生活中,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都与数学息息相关。
2、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是数学应用的关键所在。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各种实际问题的.过程,体现了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它不仅包括数、式的运算,还包括推理、分析、判断、选择、估算、统计、绘制图表、数据分析、及空间与图形、优化方案等诸多方面。如设计活动方案过程中考虑的乘车路线的选择、时间安排、人员分配、资金运用等,都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这些都离不开数学的应用。
3、实践、创新是数学应用的价值体现。
数学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它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又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经成为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是我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实践过程中,数学得以创新、发展;而数学的应用,又“优化”了我们的实践,使实践理性化,最优化。由此可见,数学应用与人类的实践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即在“实践----创新----再实践”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体现数学应用的价值。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应用观,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想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并具有自觉、主动地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如何实施数学教学“生活化”。
(一)课堂学习问题生活化。
1、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活动课《智慧游乐场》的导入,我将学校门口的景物和公共汽车拍摄下来,制成课件页面。当把它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亲切感立增,马上就融入了教学活动的角色当中。在导入中创设情境,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2、例题生活化,让学生体验、感受数学。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感悟所学习的知识。如:在学习有关价钱问题的数量关系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购物经验进行编题,并让其他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其中所提出的问题。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实用性。
3、练习生活化,提高操作实践能力。
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使数学成为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行程问题时,我创设了一个乘车的情景,同组的同学轮流扮演司机和乘客,要求乘客算出司机所提的行程方面的问题才能顺利开车。学生在生有趣的活情境中活学活用,更容易接受与理解数学知识。
(二)课外生活问题数学化。
1、做一做。指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学会生活。
如在学习了“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互换后,我让学生用两种计时法记录自己双休日中一天的活动情况,再尝试为自己设计一份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在练习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两种计时法的联系和区别,并且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思想教育,使学生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学会珍惜时间。作为教师,应坚持提供给学生综合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喜悦,逐步养成从数学的角度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更加热爱生活。
2、找一找,培养从数学角度观察生活的意识。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从买东西、玩、家庭生活等多方面的生活中“找”数学,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生活问题。如在购物是计算一下要多少钱;在玩乐时比较一下多少远近;在家里统计一下家庭开支情况等,都是让数学生活化的体现。
总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还要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令数学教学生活化,令数学学习充满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