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未来简史》的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未来简史》的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未来简史》的读后感1
首先,应该提出的是,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没有产生很深入的阅读体验,所以自己关于这本书的一些看法可能有些偏颇。至于为什么没能深入阅读,原因大概为一下两点。一、阅读时不够专心,或言之太过被动,主动思考不多;二、这本书的行文结构有些散乱,我在阅读时的时候总是把我不住重点,总是有一种作者总是在反复论证一个观点,然后不知不觉就跑到最后一个观点去了。就这样,莫名其妙的艰难的看完了全书。
我记得书本最后论证的问题是关于人文主义和数据注意。这篇读后感的也将围绕这个问题展开。
在书的最后作者留下了三个关键问题:
1. 生物真的只是算法,而生命也真的只是数据处理吗?
2. 智能和意识,究竟是哪一个才更有价值?
3. 等到无意识但具备高度智能的算法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时,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将会有什么变化?
对于这三个问题,我有自己的一点拙见,表述如下:
“生物真的只是算法,而生命也真的只是数据处理吗?”等到人类完全解析人类大脑后再说“生命是数据处理”也不迟。然而无可非议的是人类的大脑的复杂程度比现金最复杂的计算机还要复杂十倍、百倍,甚至更高,人类是否真的能解析大脑还是一个未知数。如果算法不能掌握人类大脑的思维模式,那么就不能对个人的行为做出最精准的预测,这点误差好像无关紧要,但在一些紧要关头,就是这些误差导致了结果的骤然不同。如果把生命当作数据处理,那人类生活是不是太有迹可循,活着是不是太没意思了。另外,作者本人虽然把问题抛出来了,没有给出自己的看法,但是他自己的意向确实很明显,这算什么呢,自己出的问题,自己没有明确的看法,有自己的倾向,还用大量笔墨阐述自己的意向,这不是误导读者吗?好好笑。
“智能和意识,究竟是哪一个才更有价值?”解释一下我理解的两个名词的含义。“智能”指的是算法在拥有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对数据加以分析,对一些情况的预测。例如淘宝根据您的购买、浏览记录及其他信息,对您近期想要购买的物品做出预测,进而向您推送一些商品。“意识”很好理解,就是像人类这样的意识,和显意识、潜意识中的意识是一个概念。我认为:没有意识的智能不是真正的智能。虽然科学至今为止还没有对意识有一个完善的解析。但斯认为意识对人类来说不可或缺。人因意识而产生感情,因意识而做出一些正常、不正常的行为。真正的智能除了能处理海量数据外,其思维方式也应像人类一样,因为我认为智能的开发是服务于人类的,欲做到真正的服务人类就应该了解人类所思,所想。在人类的角度上思考、权衡,然后提出建议。
“等到无意识但具备高度智能的算法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时,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将会有什么变化?”首先,我应该明确的观点是我认为不具备意识的智能是不可能比人类更加了解人类的。例如:一个周二早上总是吃面包的人,突然一天早上想吃麦片了。该人把原因说出,没有意识的智能只能把这次理解为一次突发、例外事件,而不能理解其中的奥妙。而具备意识的智能呢就能理解主人内心深处的动机,而不是只是当作一次突发事件。即便算法写的多么巧妙,也不乏做到人类那样,思维灵活,富有感情。
私以为,这个世界不需要具备意识的智能。人类不能把自己的所有交给智能,而是只能作为建议参考。
《未来简史》的读后感2
今年单位组织的读书月活动,我选择了前段时间一直关注的一本书——《未来简史》。它是《人类简史》的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的又一部力作。如果说《人类简史》是关于我们从哪里来,那么《未来简史》就是关于我们人类的未来命运。
该书主要讲述了未来的人类(书中称“智人”)将摆脱历史上一直困扰人类的三大问题:饥荒(和贫穷不是一回事)、瘟疫(是指大规模发生的让人束手无策的致命传染病)和战争(是指全球规模的),未来的人类分化会更加剧,绝大多数人会沦为“无用的人”和“没有自主的人”,只有少数精英会利用生物技术主动升级,进化成为掌控这个世界的“神人”,他们和我们的区别,相当于我们和猿人的区别。对于永生、幸福和成神的追求将成为未来社会的主旋律。现代社会制度立足的根本:自由和平等将会消亡(神人可以通过操控基因,改变你大脑里的化学物质分泌和电波信号从而操纵你的意识,让你无从反抗,也可以通过更换人体的全部配件,甚至将意识转移到机器上达到永生,从而打破“死亡”这一上帝留给人类最后的平等),万物互联网正在形成、而我们的一举一动甚至是每一个意识都是喂养这个庞大数据库的养分,一切生命和意识不过是算法而已。
对于未来,我们人类一直在不断的畅想,其实我们现在对于未知的未来的研究方式,仍然和写资治通鉴时的古人一样,历史怎样,我们觉得未来会怎样,也不知道这个规律是否仍然奏效。不过长期看,预测未来无论对错,其实对于未来没有大的影响。本质上我们对于未来无能为力,历史车轮谁也挡不住这话当然也适用于未来。
人类大船驶向未知大洋,我们是这船上一代代的水手,貌似遇到问题只能遇到再开始着手解决,很难发明一劳永逸的方法来面对未知。所以读这本有意思的书对工作生活没啥作用,属于懂得很多和生活彻底无关的道理,当然不能用它来指导生活。不过暂时的,把我们从个人的喜怒哀乐宠辱得失中抓出来歇歇,在内心中扮演一下人类导师角色,替整个人类操操心,给我们自己放松下。
《未来简史》的读后感3
顾名思义,《未来简史》是一本关于未来的书。依据近三百年来人类社会地覆天翻一日千里的变化,对未来的人类和人类社会做了诸多合理的令人信服的推测和想象,尽管这些推测和想象仅仅是一种可能性。但是,这本书并不是关于未来人类和人类社会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或其他什么制度的安排,而是用大量的篇幅描述人类社会的历史演进,由此推演出可能的未来社会。而且,赫拉利一再强调,这种结果只是一种可能性,进而启发我们思考怎样达到这种可能性或避免这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下我们应该怎么做。
这是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文版扉页上的亲笔书写:当我们面对这个混乱的世界的终极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中国读者贡献智慧。
活在当下,我们是幸福的。当大约6万年前人类走出非洲迈向世界各地的时候,我们的祖先经历了多少磨难呀!6万年,对于地球42亿的年龄,实在算不上什么。然而,就是在这6万年里,人类征服了地球,成为地球的最高统治者,万物惟我独尊!从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再到信息革命,再到今天的万物互联,人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这财富,有物质,满足我们的物欲;有精神,满足我们的神性;有制度,无论是专制的还是民主的,都使得我们人类强大有力量。这一切都奠定了我们人类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这是一张著名的照片,1990年,旅行者1号探测器即将飞出太阳系的时候,在距离地球60亿公里的地方,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命令它回头再看一眼,拍摄了60张照片,其中一张上,正好包括了地球 —— 图中那个亮点。天体物理学家、著名科学作家卡尔·萨根就上面照片说了这段著名的话 —在这个小点上,每个你爱的人、每个你认识的人、每个你曾经听过的人,以及每个曾经存在的人,都在那里过完一生。这里集合了一切的欢喜与苦难,数千个自信的宗教、意识形态以及经济学说,每个猎人和搜寻者、每个英雄和懦夫、每个文明的创造者与毁灭者、每个国王与农夫、每对相恋中的年轻爱侣、每个充满希望的孩子、每对父母、发明家和探险家,每个教授道德的老师、每个贪污政客、每个超级巨星、每个至高无上的领袖、每个人类历史上的圣人与罪人,都住在这里 —— 一粒悬浮在阳光下的微尘。
应该说,今天的我们拥有了人类以来最舒适的生活了。大快朵颐的美食,安全便利快捷的交通,宽大漂亮的房子,舒适开心的工作,开放平安的社会,民主自由的政治,核威慑下的和平,等等,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人类用了6万年的时间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我们应该珍惜当下。
活在当下,我们是痛苦的。也许真的如赫拉利所说,人类一下子成为地球的主宰就如同暴发户没有心理、文化的准备一样,我们给这个地球带来的灾难也是前无历史的。物种的灭绝,气候的变暖,人口的爆炸,山洪、地震、瘟疫、战争等等,一直以来困扰着人类。人类在无穷尽的追求物质享受的进程中也把自身置于危险的境地。
赫拉利在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石器时代的体验:第一天,在原始深林徒步旅行10小时,在河边开阔的空地搭营过夜;第二天,独木舟顺流而下10小时,在小河旁露营;第三天,向当地人学习如何在湖里钓鱼、在附近的树林里采蘑菇。
现代无产阶级体验:第一天,在受到污染的纺织厂工作10小时,在拥挤的公寓大楼过夜;第二天,在当地百货公司收银员10小时,回到同一栋公寓大楼睡觉;第三天,向当地人学习如何开立银行账户、填写贷款表格。
你会选择哪一个?答案显而易见。
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人类到底怎么了?人性,物性,亦或是神性?
未来一定是美好的。这是我的断言,也是我的坚信。尽管赫拉利说我们无法真正预测未来,尽管他把未来的宗教归结为数据主义而不是人文主义。数据主义可能是未来的宗教,人们可以把一切都归于数据,但是,人,人类,一定会在这个新宗教里起到决定作用。离开了人的宗教,无论这个宗教信仰的是上帝,人自身,还是无处不在的数据,都将是毫无意义且没有价值。数据的力量再强大,如同无所不能的上帝,那都是人赋予他们的。人类追求的一切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而不是把自己埋葬。人类因为是人类,所以不断在犯错。但是人类一直在修正错误,不断迈向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