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的勃兴》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华文化的勃兴》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华文化的勃兴》说课稿1
我讲授的课是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下面我从教学设计思想(含教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含教育技术的应用)四个方面和大家共同探讨这节课。
教材方面:
本课主要介绍了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主要的思想家、军事家和他们的思想主张,以及形成的百家争鸣的局面,属于思想文化史。在历史的发展中,春秋战国时期正是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的大动荡时期,诸子百家思想的形成和争鸣局面的形成正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到大变革时代的表现,同时百家争鸣也为统治阶级选择治国之道提供了思想基础。在教材上,本课既依附于了第7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第8课《大变革的时代》提供的时代背景,又为后边秦始皇建立统一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和汉武帝的思想上的大一统做了铺垫。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古代社会和当今社会都有这重大影响。是本册课本的重点。
教学目标方面:
知识与能力:掌握孔子、老子、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孙武七个人所属学派及主张,重点是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通过列表培养学生用图表表达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掌握列表梳理知识的方法。通过学习理解各大家的思想主张,产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掌握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了解各家的积极进步思想,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
2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
教学难点:
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教法和学法方面:
关于人物,重点在于对孔子的认识,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和资料,加深学生对人物的认识。关于主张,理论性很强又是生涩难懂的文言文,初一的学生理解很困难,这也是本课的难点,在教法上突破难点的方法就是:通俗讲解,精提炼,阶段分解记忆,降低记忆难度。指导学生学习要注重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建立人物与主张之间的联系方面,用列表的方法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记忆。
教学过程:
在导入部分我采用以旧引新的复习导入法,由第7课《春秋战国的纷争》和第8课《大变革的时代》的政治军事纷争,经济社会的变革引出许多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发表自己治世治国的见解。这种导入从交代了历史背景原因入手,水到渠成。
新授部分,我主张按课本顺序,先介绍孔子,因为孔子是本课的重点,在刚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好,有利于掌握重点知识,我们可以用身边的历史激发学生整堂课的兴趣。关于孔子首先要将“孔圣人”,“世界文化名人”等信息传递给学生。
其次作为思想家孔子的政治思想,我们可以概括为“仁”、“为政以德”。讲解时强调:“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包含一切美德,如:我们现在所说的“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孝敬老人”等等,都是“仁“的范畴。“为政以德”就用“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来解释,再加上“苛政猛于虎”的故事来补充就可以了。
另外,关于孔子的教育成就是重点中的重点,他的教育成就可概括为:创办私学;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而知新四点。对其内容的解释可让学生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认识,学生刚刚在语文课上学过《论语》应该能有所理解。随后要不失时机的号召学生去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最后强调孔子还有很多优秀的思想都收集在《论语》中,这些思想后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倡导同学们多读《论语》。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还有一位,被孔子称为“能上天入海的的龙一般的人物”那就是老子。介绍老子的思想主张,可概括为:事物有对立面,能够互相转化来记忆。对于这两句哲学观点,学生很难理解,用《塞翁失马》故事来说明。孔子的言论收集在《论语》中,老子的言论收集在《道德经》里,对比强化记忆。
第一部分讲解完后,我们最好进行一次小巩固,降低记忆难度。
讲到第二部分百家争鸣时,要注意过渡,孔子和老子开创了儒家和道家学派,发展到了战国时期,他们的主张引起了其他对时事有不同见解的思想家的争议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关于各思想家的'主张我们可用表格概括
关于诸子百家的主张我们还要精提炼便于学生记忆
墨子的主张可概括为:“兼爱”、“非攻”,
孟子的主张可概括为:“春秋无义战”,“仁政”治国,自然资源持续利用三点。
庄子的主张可概括为:“无为而治”。
韩非的主张可概括为:改革、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孙武要记住著作:《孙子兵法》,和军事格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分析观点时,墨子的“兼爱”“非攻”用课本的话说明白就行了,不必拓展多,孟子的自然资源持续利用,需要拓展联系生活实际。关于庄子的“无为而治”理解起来有难度,需要老师讲解通俗。庄子的“无为而治”有积极的一面,它阐明事物发展要顺其自然,我们应该按规律办事,可用“揠苗助长”的故事来说明其正确性。关于韩非的主张,要强调得到秦国国君的赏识。对于孙武的军事思想可作适当的拓展,因为那个征战的年代,军事占有重要的地位。在逐个分析主张后再进行对比分析来体现百家争鸣。这正是争鸣的具体体现,但这些思想家争的是治世治国的道理,也正说明他们都是有思想的心系天下的勇士,都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倡导学生学习。
教学过程的下一环节是巩固复习,在帮助学生记忆方面,不知哪些老师有记忆的高招。在学生巩固之后,我们用探究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在当时的社会,你认为谁的观点更适合当时的社会?哪些观点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关于课堂小结我主张采用根据板书梳理知识的小结方式。关于板书用前边我们所列的表格就可以了。课堂练习的目的是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我们选题时要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