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运用论文(通用5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赏识教育运用论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赏识教育运用论文1
摘要:学习心理辅导是基于心理学原理的一种学习辅导,在学习心理辅导中,赏识教育的方法和理念渗透可以提高。
关键词:赏识教育心理辅导应用
学习心理辅导是指教师运用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如认知、情感、动机、意志、行为等方面进行辅导。学习辅导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习技能,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正确对待学业的成功与失败,树立自信,克服考试焦虑;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科学用脑。本文根据自己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略谈对赏识教育的理解及其在学习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一、赏识教育与皮马利翁效应
1.关于赏识教育及其争论。近年来,赏识教育成为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什么是赏识教育?赏识教育的倡导者认为,赏识教育是顺应时代潮流、充满人文关怀的全新教育理念,是能够发掘孩子生命潜能的教育,是打破传统功利色彩注重生命发放光彩的教育,它追求的是生命的自信与尊严,它倡导的是成长的快乐与喜悦。自称“赏识教育推广人”的欧阳维建在《南方周末》发表谈话说:“赏识教育是著名的家庭教育实践者周弘在教育聋女周婷婷成长的过程中成功发展的理论。”然而,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师大研究员赵忠心则认为,赏识教育只是个别的教育经验,谈不上是什么“教育理念”。而“赏识”即对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给予重视或赞扬,是个很具体的概念,谈不上什么“理念”。
2.皮马利翁效应可作为赏识教育的一个理论依据。“赏识教育”要上升为一种理论,尚未有充分的学理根据,但作为一种教育方法,是可以研究探讨的,其中的一些观点、提法和人的认知规律相契合。“赏识教育”与皮马利翁效应有相通之处。承认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通过教育能够取得多方面的成功,从而对学生抱有积极的期望(远景性期望),以适当的表达方式传递给他们,可以激发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使他们能自觉努力去实现远景性期望。这个适当的表达方式就是赏识,它包括肯定、赞美、表扬、鼓励以及宽容,孩子的自信心、进取的锐气、活泼的灵性、开朗的性格,来自于赏识。
二、在学习心理辅导中运用赏识教育方法的点滴体会
1.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奋斗目标。中职学生,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免感到困惑、空虚和彷徨,学习的动力受到影响。因此,在开展学习心理辅导中,首先是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学习和就业的关系,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定出每一个阶段的奋斗目标。如,面对当前一些大学毕业生因找不到理想工作而到技工学校学一技之长的情况,学生中也有所议论,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指出职业教育的优势所在,引导学生看到自身长处和前途所在。在互动中,让学生明白,老师是重视和尊重他们的。通过赏识教育,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之树立起远大的职业理想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发现闪光点,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就要赏识孩子。”每一个人都有长处,都有这样那样的优点,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上进心。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由于基础薄弱,在之前的学习中被视为成绩不好的学生,贴上了“差生”的标签,一些学生因此而自尊心受挫,怀疑自己的能力。对于这些学生,更应用心去观察他们的优点,对他们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这对于培养健康人格、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具有重要意义。
3.创设愉快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表明,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存在正比的关系。其中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怀是学生对学科形成积极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热情关怀,会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而这正是学生坚持学习、热爱学习所必需的。正如一些学生所说的,“是因为这显示了教师对你的真正关心,只要感受到这一点,就能使你自己想学习”。因此,教师坚持以表扬为主,不讽刺或讥笑学生,努力创造条件使得每位同学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赏识教育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良好,课堂气氛热烈、和谐,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思维活跃。
4.正确认识“赏识”、“批评”与“惩罚”的关系。赏识要正确客观地分析,要了解学生的身心需要和心理状态,根据真实需要进行表扬、鼓励。而不能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牵强地赏识,这不仅对学生本人起不到真正作用,而且会影响周围的学生,让他们感觉到“赏识”是虚伪的,失去对教师的信任。因此,赏识要因人的性格而适度操作。如,对胆小的学生要多肯定、鼓励,对调皮、好动的学生,要适当赏识,同时要指出不足,帮助其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克服不良习惯。在强调赏识教育的同时,绝不意味着只表扬不批评,对于学生的错误和缺点,也不能姑息迁就,该批评的要批评,该处理的要处理。对学生宽容、赞赏,是为师者应有的态度。教会学生用理性的态度分析问题,则是为师者的职责所在。
参考文献:
[1]广东省中心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c级岗位证书教训.第128页至145页
[2]赵忠心.“赏识教育”不是一种教育理念.芜湖教育信息网.
[3]韩殿臣.浅析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