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反思

2021-01-08实用文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反思范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反思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反思1

  这节课共涉及到了三个实验,我考虑到这三个实验的目的都是让学生明白热传递的方向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如果就这样按部就班的做完三个实验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缺乏探究精神。经过一番认真思考,我打算先给这三个实验一个定位:

  第一个实验为导入,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白热是可以在物体之间传递的,从而引入这节课的主题“热究竟是怎样传递的?”

  第二个实验为探究部分,让学生通过亲自实验,知道热在铜棒上的传递方向是从温度较高的一端逐步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

  第三个实验是进一步研究,通过观察金属片上蜡的熔化情况,进一步总结出热传递的这个重要性质: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并且认识到热传递是一个从热源中心向四周各个方向逐渐扩散的过程。

  在设计导入实验的时候,我想如果直接叫学生把铝棒放入热水中加热,这样的设计感觉是老师在牵着学生走,会禁锢他们的思维。于是我想到了先问同学们:谁能使我手里的铝棒热起来?这一问同学们果真踊跃回答,接着问铝棒为什么是热的,这样很自然地引入新课题。

  第二个实验是让学生能看到或感觉到热的传递方向。在设计这个实验的时候,老师也费了不少功夫。因为书上的实验是用两个铁架台中间拉一根铁丝,在课前我动手试过,发现这样做有几个缺点:

  第一,用两个铁架台桌子小不好摆。

  第二,铁丝拉在中间很不容易拉直,会影响到实验效果。现用细铁丝,效果不行,然后改为粗铁丝,效果还是不明显,最后决定粗铁丝换成了铜棒,因为铜棒较粗夹在一个铁架台上就行了,然后自制腊环,发现改造后的实验装置效果很不错,我就事先为每组准备好了这些材料。为了让学生既动了脑筋又能圆满完成实验,我提出让孩子们先小组讨论怎样利用桌上现有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使我们能观察到热的传递方向?

  通过前一个实验,同学们已有了较浓厚的兴趣,这次更是积极地想办法,在汇报中,我并没有直接指出他们的不足。让其他组的同学更清楚地意识到做实验时还得更加细心,我觉得孩子们的收获不小。

  第三个实验是通过观察热在金属片上的传递方向,进一步研究热传递的方向,书上设计有两个实验:

  1、从金属片的中心处加热。

  2、从金属片边缘的一个点加热。

  观察蜡的熔化情况,并思考热在金属片中是怎样传递的?有前面实验做基础,我充分相信孩子们能很圆满地完成实验,在轻松、愉快的交流中,学生很轻松、自然地就总结出了热传递的这个重要性质: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得出了热传递的概念。

纵观本节课,我认为值得肯定的地方有:

  1、在做每个实验之前先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特别是第二个实验先让学生充分预设在加热后,哪一个腊环会先掉下来?然后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测,得出科学的结论,起到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仔细观察积极参与其中的乐趣。通过实验结果与之前猜测的异同,使学生真正获得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达到了感性到理性的升华。通过学生亲自实践,能最终总结出这一课所要揭示的科学概念,可见学生对这部分的知识已经“消化”了。

  2、在上本节课之前,由于教师作了较充分的准备,几个实验都亲自实践了一下,所以发现了实验装置的一些不足,及时做了修改,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也更便于学生实际操作,因此本节课的三个实验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3、在实验中,老师充分考虑到安全因素,及时提醒学生注意使用酒精灯的安全及加热时的安全,控制了不安全的因素。教师还提示学生不腊油滴到桌子上,用白纸接注。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4、整堂课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实验中学生敢想、敢做、敢说,达到了实验的真正目的。

不足之处:

  由于实验桌摆成一字形,不利于两边的学生参与实验。整个过程时间没把握好,先松后紧,教师的语言表述不够精练。学生交流的时间不充分,如果克服了上述问题,效果会更好!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反思2

  《热是怎样传递的》一课是五年级《科学》热学单元的一课,本着科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的理念,我精心设计了教学内容,并且在上课之前一再叮嘱自己要在课堂上真正转换角色,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忙忙碌碌的四十分钟下来,学生们开心地完成了一节课的学习带着收获离开了教室,可我却总觉得这节课在哪里还存在问题。究竟是哪里出现问题了呢?在看过了教学录相之后,我发现了如下的问题:

镜头一:用温度计测量金属条的温度

  这看起来有些幼稚的说法,就在讨论用热水加热金属条的一端,能否借助一些材料看到另一端是否会变热时由一名学生提出。当时,因为考虑到实验环节的准确与方便操作,我提出考虑的建议:“用温度计测量金属条的温度,会不会受到外界条件的干扰,测得的数据准确吗?”于是,提出设想的孩子继续进行思考,不再坚持己见。而之后的实验设计似乎也陷入了泥潭,没有孩子再提出更恰当的方法。在课后再次回想这一细节,心中又有一些感慨:学生提出的方法虽然操作不方便,但是却体现了难得的科学精神:借助可观察到的材料来辅助观察不易观察的的现象。热在物体中的传递肉眼不能观察到,而用温度计测量却能将肉眼看不见的`现象用温度计的读数显示,虽然这种方法存在误差,但是如果教师以鼓励的语气赞扬、总结这种做法:“这种想法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借助容易看到的现象观察不易看到的现象。”,是否会有更多的学生想到借助其他材料观察热传递的方法呢?

上一篇:最新优美句子摘抄大全下一篇:化学教育专业实习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