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教学计划范文(通用8篇)
光阴如水,我们将带着新的期许奔赴下一个挑战,这也意味着,又要准备开始写教学计划了。那么教学计划要怎么写才能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1年教学计划范文(通用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计划1
一、专业简介
本专业主要研究的是自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自动化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及其在各类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它以自动控制理论为基础,以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为主要工具,面向工业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及各行业、各部门的自动化。它具有“控(制)管(理)结合,强(电)弱(电)并重,软(件)硬(件)兼施”鲜明的特点,是理、工、文、管多学科交叉的宽口径工科专业。学生在毕业后能从事自动控制、自动化、信号与数据处理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技术工作。
二、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系统工程、网络技术等较宽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在电力电子技术、运动控制、检测与自动化仪表、工业过程控制、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一)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
(二)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路理论、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计算机软硬件基础及应用等;
(三)较好地掌握电力电子技术与运动控制、自动化仪表与工业过程控制、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四)获得较好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及系统开发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
(五)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六)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沟通与表达能力,普通话应达到国家语言委员会规定的二级乙等水平。
三、基本修业年限:四年。 四、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五、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六、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控制系统仿真、自动控制元件、电力电子技术、运动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及仪表、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等。
七、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计算机应用实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训练、电子设计自动化、工程训练、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八、主要专业实验:自动控制理论实验、电力电子技术实验、运动控制实验、传感器实验、过程控制系统及仪表实验、计算机控制实验、系统仿真实验等。
九、各类课程比例、必修选修安排、学时、学分分配表
十、课程设置与教学进度表
(一)自动化专业课程与教学进度表
(二)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至少选10学分)
(三)学科基础选修课程(至少选10学分)
(四)专业(方向)选修课程(至少选15学分)
十一、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21.5学分)
十二、说明
1、 军训、公益劳动、形势与政策,是学生必修的课程与实践环节,不计入总学分。
2、 本专业学生修满规定学分的课程,获得至少165学分,达到毕业要求的,可获得毕业证书,达到学位要求的可获学士学位证书。
3、 作为第二专业修读本专业的学生(包括二学位),须修满学科基础、专业课程、集中实践等教学环节,获得至少60学分,达到毕业要求的,可获得第二专业毕业证书,达到二学位要求的可获第二学士学位证书。
4、 其他专业学生,辅修本专业,须修满学科基础必修、专业必修、专业选修课程(限选课程及一个方向课程),总学分不低于32分。获得至少32学分的学生,可获得本专业辅修结业证书。
5、 本专业学生,参加各类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各类竞赛活动,将依据学校规定,认定科技创新实践学分,计入总学分,与其它选修课程同等地位。
教学计划2
一、适用专业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也是一门加工制造大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三、课程作用
首先,学生通过本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可以获得电工和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其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考取中级维修电工等级证书等奠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为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第三,通过学习与实践,学生可以认识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的基本历史和发展趋势,以及认识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与生产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
四、课程总体教学目标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体现以人为本教学理念,采用理实一体、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实现对学生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方面的全面培养。
1、专业能力
(1)掌握直流电、交流电、磁性材料及常用元器件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学会直流电路和交流电的分析和计算方法,并将学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用于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提高正确使用常用电工电子工具、仪器仪表(如电流表、电压表、万用表、直流单臂电桥、示波器等)的能力;
(3)掌握基本电学量(如电阻、电流、电压、电功率、电能)的测量和常见元器件的识别、测试及质量判别;
(4)具有正确识读和分析简单常用电工电子电路图,并完成有关电路参数的计算;
(5)具有安装、调试和检测简单电工电子电路的能力。
2、方法能力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谦虚好学、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
(3)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以及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3、社会能力
(1)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2)培养学生形成勇于创新、爱岗敬业、踏实肯干、吃苦耐劳、严谨细致、有责任心的工作作风;
(3)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工程意识。
五、课程的设计思路
科学地和详细地分析毕业生就业岗位群及其典型工作对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课程相关内容的基本要求,是确立课程内容知识点和基本技能的关键,也是开发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的重要手段和特征。
目前,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的就业行业和岗位群是:电工电子设备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一般电工电子设备的装配、调试、检测和维修工作,以及电工电子产品、元器件的采购和销售工作。此外,还可以从事与发电、供电和维修电工相关的行业或企业的工作。
通过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及其典型工作内容的调研和综合分析,再结合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课程的性质、作用及教学目标。本课程标准的设计采用行动导向、理实一体等教学模式,对课程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设计,课程标准设计的基本思路是:
(1)合理整合学科式课程中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按照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构建课程体系,突出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借助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要求,突出实践教学环节,体现“做中学,做中教”思想,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2)在课程标准呈现形式上,注重文字精练、描述准确、图表形象直观。
(3)在课程内容上,注重更全面、更详细地将课程标准中涉及的内涵与要素表达得清楚,以便更好地体现课程标准的规范性、可操作性和指导性,更好地满足教师高效地组织教学、撰写电子教案及组织与课程建设相关的工作。
(4)体现教科研意识,注重将课程标准的制订、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修改与完善纳入一个完整的闭环管理体系,不断地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和教学质量,体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六、课程内容总体描述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课程内容的总体描述包括“课程基本情况”、“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安排”以及“课程内容教学要求”等。
1、课程基本情况(见表1)
2、课程教学目标(见表2)
3、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安排(见表3)
注1:“学习情境1”、“学习情境2”、“学习情境3”等,可表述为“任务1”、“任务2”、“任务3”等; 注2:“学习情境1”、“学习情境2”、“学习情境3”等应尽量以2、4、6学时为单元进行设计,这样便于集中进行一个完整项目的教学、任课教师共同编写电子教案及高效享用研究成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