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2021-03-18实用文

精选说课稿合集7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说课稿 篇1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云南的歌会》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沈从文先生所作的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即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让学生了解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还能让学生学习叙事性文章的写法。

  2、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三维目标的确定: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基于此,我将三维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教师引导,同学间合作学习,体会云南歌会的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品味作者对民间民俗文化的赞美,激发学生热爱民俗文化的热情。 (2)重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及在写法上的不同。

  教学难点:①体会“山路漫歌”这个片段中的环境描写的作用。

  ②感受文中的民俗美。

 【说学情】

  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写人记事的文章已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但也有一些知识上的不足,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章内容把握的准确度不是很高;二是对文章主旨的把握深度不够;三是对美句的品赏往往流于表面而不能够深入挖掘,因而意境的把握不是很到位。此外,学生对云南的民风民俗还存在着一定的陌生感,因此,在课前收集有关云南民间歌舞的文字及音像资料,让学生初步领略一点有关云南的民族风情就显得尤为重要。

【说教法】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将教法确定如下:

  ①情景烘托法 ②启发式教法 ③合作探究法 ④多媒体教学手段

【说学法】

  “好老师要教给学生发现真理的方法”,本节课具体的学法就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①读书入境法:让学生在读中入境、感知、感悟,受到熏陶。 ②勾画圈点法:引导学生通过圈点勾画感知文本之美。

  ③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重难点。

【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主要由四个环节构成: 一、导入环节,听歌蓄情 二、初读环节,读歌动情 三、精读环节,品歌悟情 四、拓展环节,写歌传情

  “听歌蓄情”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法 学法 时间安排 教师学唱 听歌蓄情 民歌欣赏 个性表达 情景烘托法 情感体验法 5分钟 (口头) (课标解读: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读歌动情”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法 学法 时间安排 ①生本互 正音识字 动,读歌动情②范读法 朗读法 10分钟 引导归纳 整体感知,精炼启发法 圈点批注法 概括 (课标解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教师配乐朗读全文,学生圈点批注,正音识字 学生高声朗读文章,思考:

  这篇文章写了几个场合的民歌演唱会?在各个场合中勾画关键词。 教师接着问:三种场合下的演唱在内容侧重点上有何不同?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四方面的能力:朗读能力、信息的把握及提取能力、内容的概括能力、文本比较能力。)

  “品歌悟情”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法 学法 时间安排 ①生生互动,品 引导讨论 歌悟歌②合作合作探究法 自主学习法 20分钟 点拨归纳 探究,感受风情 (课标解读:要求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全班分为三大组,围绕各自的问题合作探究。 一小组:山野对歌是怎样对的? 二小组:山路漫歌是怎样漫的? 三小组:村寨传歌是怎样传的?

  第一组:山野对歌部分

  引导学生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合作探究,分析讨论,体会人物美。

  第二组:山路对歌部分(本课难点)

  教师深入本小组,启发性地提四个问题,引导学生围绕它们进行合作探究,理解山路对歌所表现的环境美。

  ①“山路漫歌”这个片断几乎没有写所唱的歌,写了些什么内容? ②作者写这些景物运用了哪些手法? ③这个片段与文题是否矛盾?

  ④如果你是这个女孩,你会唱什么歌?

  第三组:村寨传歌部分

  教师引导本组学生围绕传歌方式合作探究,感受歌会的场面美。 教师总结:人物美、环境美、场面美的融合正是民俗美的最好体现!

  (本环节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体会作者通过对歌会的生动描写表达出的美好情感。)

  “写歌传情”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法 学法 时间安排 歌词示范 能力迁移 鼓励点评 个性表达 启发法 模仿法 10分钟 (书面) (课标解读: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板书设计】

  山野对歌 人物美 山路漫歌 环境美 村寨传歌 场面美

  (设计意图:简洁直观,体现出教学重难点。)

【作业布置】

  课外收集一些襄阳民歌民谣。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本地的民俗民情。)

 【自我评价】

  大理三月好风光 情境入歌 这边唱来那边和 互动读歌 山歌好比春江水 探究赏歌 丢个石头试水深 拓展写歌

  本课的设计过程将新课的学习与阅读、口头表达、写作训练结合起来,注重了学生听、说、读、写的结合。在这堂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动的新课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将得到有效的发展。

说课稿 篇2

  【教材分析】学生没有教材,且初次学习本课程,缺乏经验,但是很有新鲜感,所以在教学中注重调动兴趣,循序渐进的指导,讲解尽量清晰具体,逻辑性要强。 在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中,研究性学习是和其他学科并列的综合性活动课程,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目的在于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内容、特点、方法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为学好这门课程做好准备。

【教学要求】进行研究性学习要知道(了解哈萨克毡房、哈萨克毡房的意义、毡房的艺术特点);哈萨克毡房的结构。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了哈萨克毡房,哈萨克毡房的意义和目的。

  过程与方法:1.提出问题;2.解决设想;3.收集资料;4.分析资料;5得出结论;6.交流成果、表达思想。

  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操作能。

【教学重点】哈萨克毡房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哈萨克毡房的结构

【教学用具】多媒体计算机

简介

  它融入了哈萨克人独有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艺术气质、审美倾向、行为准则、宗教情怀等,反映了哈萨克人的社会组织制度和精神气质,它和哈萨克人的文化融为一体,构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民俗景观。 以游牧为主的哈萨克族,逐水草而迁徙,一般在春、夏、秋三季住一种易于支撑和拆卸的毡房。毡房上部为穹形,下部为圆柱形,四壁有网状的木杆搭成整个毡房的骨架,再用芨芨草制成的席子围住,外包白毡。毡房内,靠门的前半部分放物品用具,后半部分住人和待客。

  艺术特点

  哈萨克族的毡房艺术在草原到处可见。毡房内四周是挂壁,地上是花毡,各种幔帐都是刺绣艺术品,使人赏心悦目,仿佛置身于艺术殿堂。 哈萨克妇女中有很多人称得上是民间艺术家,她们编织的毡房外围主带(哈语称巴斯胡尔),是用一根根彩色毛线,按照一定的图案精织而成的,主要用来加固毡房的木栅栏,美化毡房。做一条花毡,要经过很多工序,最基本的材料是民用的各种呢子和布片,把这些呢子和布片剪成毛角花、鹿角花等图案,精心帖缝在毡子上,构图严谨,色彩协调、美观大方,同时又经久耐磨。特别是作为姑娘结婚嫁妆的壁挂,是每个毡房必备的装饰品。姑娘们都要把自己喜爱的花卉、花边图案刺绣和勾绣在上面,有的还在图案周围镶上金丝,缀上银珠,手法巧妙,是很有欣赏价值的装饰品。铺在毡房地上,用于隔潮防寒、美化室内环境的补花毡(哈语称“西尔马克”),大多绣有毛角、鹿角、树枝、云等图案,用红、黑、桔、绿、蓝等色布套剪,正反对补,虚实相映,图案粗犷豪放,色彩对比强烈,艳丽夺目,充满草原气息。 哈萨克族毡房内铺着各种花毡,哈萨克语称花毡为“斯尔马克”。妇女们利用精巧的构思,设计出各式各样的图案,用染配成各种色彩的毛线沿着布剪的图案,千针万线,把两层新毡缜密地缝制在一起,花毡中有黑底红花、白底黄花、黄边绿叶、绿边白花,五颜六色,把整个毡片点缀得华丽美观,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这些花毡大小各异,方正有别,用场不同。长方形的,多铺在毡房地上,专供客人就坐;扇形的则是按照圆形毡房的角案而制作,做睡觉时的铺毡,既软绵舒适,又能防潮防寒。 在新疆广袤无垠的草原上,缀满了白色蘑菇似的毡房,由于毡房是由白色毡子做成的,里面又布置得十分讲究,所以人们称之为“白宫”。

结构

  新疆哈萨克族的毡房历史比较悠久。汉武帝时嫁给哈萨克族祖先乌孙王的江都公主刘细君在《黄鹤》歌中唱到:“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食兮酪为浆……”这首诗中就描写了毡房。看来,哈萨克的毡房最少也有最少两千年的历史了。 毡房高一般在三米左右,占地面积二三十平方米,四周是环形的毡墙,上面是圆形的屋顶。毡房的骨架是戈壁滩上的红柳木做的;外围的墙篱是用芨芨草编的;横竖交错成菱形的围墙也是用细红柳木做的;连接的材料是牛皮绳和牛筋;门框和门用松木制作。除此之外,要用大量的毡子和毛绳,整个毡房不用一枚钉子。牧区的哈萨克族一年要搬十几次家,除冬季外,一年三季都要住这种毡房。这种毡房不仅具有便于携带、坚固和轻便等优点,而且,拆卸和安装也很容易,一般两个多小时即可“盖”起来,所以很受牧民的欢迎。 整个毡房看起来用的东西不多,但建造一个毡房得花很大力气。因为所有的建材全部是用手工加工而成的。就拿作为墙篱的芨芨草来说,都要长短、粗细一致,每根都绕有红、黄、绿、白、黑等色毛线,并要排成美丽、和谐的图案。一座毡房几乎要用上千根芨芨草,这得花多大功夫啊。 毡房的大小是根据房墙的多少来定的。一般的毡房多用六块毡墙。每块房墙宽约2~3米,高约1.7~2米;如果人口多,经济条件好,可建造8~10块房墙的毡房。普通的毡房造价在20xx年可达到四五千元。 毡房的设计者和建造者,不仅使毡房轻便耐用,而且富有浓厚的民族艺术特色,扎围墙用的彩色主带,宽约20~40公分。全部是用五颜六色的毛线织成的,花纹美丽大方。这种彩带主要用于捆房墙和房杆的接头处,不仅起到使毡房牢固的作用,而且使毡房显得“富丽堂皇”。房门制作的也很讲究,并雕有花纹和绘有图案,吊在门上的毡子也用彩色的绒线,绣出各种鲜艳夺目的图案,显得大方,又富有艺术感染力。 也许有的毡房在外表看,不怎么起眼,但在内部却布置的大方、合理,井井有条,试想在一个只有30多平方米的毡房内,既要有“客厅”、“卧室”,又要有“伙房”、“库房”。要安排得好是不容易的。毡房的门一般朝东开。毡房的前半部分放物品、用具,后半部分住人、待客。有时三代人要住在一个毡房里,他们也会安排得很好。进门左上方是儿子和儿媳妇的床位,床前挂有缎幔;正中上方摆被、褥、衣、箱等物;右上方是主人的床位,有的`还设有特制的床,一般不允许晚辈在上面坐卧,正中的衣物箱子前,铺有华丽的毡子和地毯,是客人坐的席位;右下方摆有食物和饮具;左下方放置牲畜用具和猎具;正中央的天窗下放铁皮炉。毡房的四周几乎摆满了东西,中间还留有很大的空隙,一般来十几位客人也不显得拥挤,有时在毡房里举行赛歌会、音乐会和舞会,可想而之这草原上的“白宫”容量有多大。

  信息技术教研组:阿依努尔.哈木扎

上一篇:【精选】说课稿模板合集6篇下一篇:【精选】说课稿合集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