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活动周活动总结四篇
总结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技活动周活动总结4篇,欢迎大家分享。
科技活动周活动总结 篇1
20xx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于5月14日至5月21日举行,为了贯彻落实《关于举办20xx年浦东新区科技活动周的通知》文件精神,进一步夯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xx-2020年)》,加强科普宣传,我镇依托全国科技活动周主题“创新引领 共享发展”开展了以“创新促发展 科技惠民生”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活动效果。
一、领导重视 准备充分
镇领导高度重视今年科技活动周的相关准备工作。主要领导多次对科技周活动的准备情况予以指导。在活动开始前为确定活动主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和探讨,力求使科技活动真正深入到老百姓的身边。在活动周前一个周五召开了工作布置会,对活动周期间的工作环节一一进行了落实。在活动周期间主要领导还深入村居赠送科普读物,勉励村居科普工作者要继续努力为提高群众科学素养,普及科学知识,更广泛传播科学创新内容,使科普工作者们深受鼓舞。
二、突出重点 活动精彩
在镇级层面,镇科协紧扣主题开展活动,一是围绕“创新促发展 科普惠民生”制作了一个系列的科普宣传海报200余张张贴到全镇科普画廊中不断加强科普宣传阵地建设,5000余份宣传折页发放到群众中。二是向每个村居赠送科普图书20余册,供村居民到村居免费借阅在全镇范围内形成科普学习氛围。三是在南大居委和坦西村、汇锦城居委开展科普知识竞赛,将科普知识问答与健身活动相结合,让村居民在科学健身的同时学习科普知识。四是进行了科普读物阅读交流在赠送读物的村居中开展了一次科普阅读知识分享会,交流科普阅读的所思所得所感,提升村居民的科学素养。五是邀请科普讲师开展爱眼讲座、水与健康、食物营养、健康睡眠、中医体质辨别5场科普保健讲座。其中4次讲座在村居举办,爱眼讲座在小学举办,受益者400余人,均取得了很好的科普宣传效果。另外,在古镇老街区域举办防灾减灾讲座,增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六是组织了古镇展馆科技创新体验,利用现有的古镇资源,组织500余名村居民到古镇各展馆进行免费参观文化科技创新体验活动。
三、分享资源 丰富活动
在本次的科技活动周期间,镇科协积极联合各职能部门进一步联动,发挥科普阵地作用。例如,与镇团委、镇残联针对各自服务对象开展科技活动,多渠道地提高群众科技水平;与镇农业中心开设专栏向群众传递致富新技术、新信息,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深入村组送科技下乡;与镇红会开展了联合设摊活动等等。保证在科技活动周之后,在我镇各单位、各部门的协作下,每月都有以科学技术为内容科普活动开展。
此次“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真正做到了科技创新惠及到群众,同时在全镇进一步营造了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的良好氛围,今后我们将更努力让科普工作更好地渗透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使群众的生活得到最好的保障。
科技活动周活动总结 篇2
根据市科委关于举办第五届重庆“科技活动周”的通知精神,结合北碚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xx年北碚区科技活动周方案,并确定从5月14日至5月20日,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以“生态北碚·蓝天·青山·绿水”为主题的“科技活动周”活动,并取得了可喜成绩。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成立班子,制定方案
“科技活动周”是由政府推动以社会公众为对象开展的群众性、社会性科学技术活动。为了加强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北碚区“科技活动周”领导小组,区科委为组长单位,区委宣传部、区教委、区科协、团区委、区环保局为副组长单位,成员单位包括区农委、区卫生局等单位,并特邀请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重庆自然博物馆参加。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区科委、区委宣传部、区科协、区教委、团区委、区环保局有关人员组成,办公室设在区科委,负责“科技活动周”的日常工作。
各镇、街道办事处结合各自的情况组建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区“科技活动周”领导小组,精心策划,制定了20xx年北碚区科技活动周方案,并上报市科委。保证了“科技活动周”各项活动有领导、有计划的开展。
二、精心组织,求实创新
20xx年北碚“科技活动周”的主题是“生态北碚·青山·绿水·蓝天”。区“科技活动周”领导小组,精心组织,采取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广泛宣传的方式,使该项活动的各项内容在全区有计划、有步骤地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
(一)举办20xx年北碚“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
5月14日在区文化广场举行了有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领导、区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中小学师生等500多人参加的20xx年北碚“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拉开了北碚区“科技活动周”的序幕。在隆重而热烈的启动仪式上,区委副书记蒋平致开幕辞,并强调科普宣传和科技活动再也不仅仅是科技管理部门和科技团体的行为,而需要全社会更多的`参与、理解和支持。科技活动已成为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紧密联系的公众事业,也是将投入转化成知识、将知识转化成财富的社会化产业化过程。通过科技活动,建立起新型的科学与公众的关系,从公众被动接受科学知识信息转向科学知识信息与公众交流互动,使公众对科技发展有更多的知情权,理解科技,支持科技,参与科技,监督科技。
(二)开展校园科技节,举办青少年专题书画展评活动
在“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后,围绕“科技活动周”的主题,区教委、区科委组织来自全区30余所中小学100余位选手参加的青少年专题书画展评活动,同学们精心绘画我区城市建筑、学校建设、生态建设等发展构想,书法保护环境,爱护家园之心声,吸引了众多家长和市民。经过评委认真公证的评审,有60位书法选手被评为区级奖,其中一等奖10人,二等奖20人,三等奖30人。同时,也评出了北碚区第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作品奖82个,一等奖15人,二等奖25人,三等奖42人。
5月21日,我区中小学选手44名,参加了在重庆市一中举行的第16届重庆市科技模型大赛,取得了教好成绩。通过8小时1200多名中小学生的激烈角逐“四驱车”项目比赛中我区天生桥小学路彬同学夺得了本次大赛的最好成绩,“遥控车”项目中我区梅花山小学曾祥勇夺得了本次大赛的最好成绩。
本届“科技活动周”活动,得到了各中小学的高度重视,朝阳小学、同兴小学、天生桥小学、水土中心校、梨园小学、龙凤桥小学、梨园小学、梅花山小学以及实验中学、职教中学、朝阳中学、江北中学等30多所中小学开展校园科技节活动,青少年门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制作了许多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等。使青少年学到了更多知识。
(三)开展科技为“三农”服务活动
在“科技活动周”中,区科委、区农委为农村送去“科技温暖”。一是建立定点联系制度。区科委聘请西农专家、教授6名,组成科技特派员到重庆同力公司、重庆市生态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区等龙头企业对接联系服务;区农委组织相关业务技术人员直接联系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村,实行定期上门服务。二是发放科技名片。将农业科技人员的名字、职称、专业、电话印印制到名片上,发放到村、社、农户,有问题随时可联系。三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建立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为涉农企业、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系列列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持,发展网上订单农业和网上产品交易,促进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经济效益。四是开办农业服务电视节目。坚持围绕“三农”、走进“三农”、服务“三农”、发展“三农”的宗旨,结合农时,有针对性地播出农业病虫害预报,农作物新品种、种养殖实用新技术等,以通俗易懂、健康质朴、面向“三农”、贴近生活的方式走近千家万户,走近百姓家中,切实帮助农民提高科学生产水平、驾驭市场能力和科技致富能力,可迅速将各种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到农户,扩大了农业科技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农业科技真正进村入户“沉得下”,与农民交朋友“贴得拢”,面向基层,服务农民。
(四)开展街头宣传
区科委、区环保局、区科协及其各协会、区卫生局及其各大医院、天生街道办事处、朝阳街道办事处等数二十家单位在文化广场开展宣传咨询、数几十张展板、100多幅挂图和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作品展,吸引了周末的北碚市民,营造了学科学、爱科学的热烈氛围。5月14日集中宣传,为群众免费测血压200余人次,接待群众咨询共计8000余人次,印发宣传资料万余份。
(五)科普示范基免费开放
重庆市自然博物馆北碚陈列馆、西南师大博物馆、西南农大陈列馆等十多处科普示范基地均向市民免费开放。接待市民参观近千人次。
(六)科技宣传进社区
在主城区荷花池、奔月路、天津路等6个社区开展反邪教科普宣传活动,请专家到社区讲解科学饮食、卫生健康等知识。
(七)积极开展卫生科普知识培训
在“科技活动周”期间,区卫生局邀请市九院呼吸科主任秦臻副主任医师为基层层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培训会上秦臻副主任医师对呼吸疾病的诊断治疗进行了详细的讲解,通过培训,提高了基层医务人员的医技知识,使之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解除疾病的痛苦。
(八)积极开展送医下乡活动
区卫生局组织市九院、区中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区疾控中心、区卫生监督所5家医疗卫生单位开展以“服务基层群众,关注农村社区”为主题的送医下乡活动,采取对基层卫生院进行管理援助,技术支持,设备援助等方式,使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条件得以切实改善,同时还通过组织送医下乡活动服务基层农民群众,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本届“科技活动周”开展科技活动规模大、内容丰富、宣传广泛,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通过“科技活动周”的科技宣传,积极营造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和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使广大群众进一步认识到科技进步造福人类,更加坚定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的信心和决心,在全社会形成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文明生活方式的良好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