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计算机》说课稿

2021-06-13实用文

《认识计算机》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计算机》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认识计算机》说课稿1

  大家好!我是铜陵市实验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很荣幸与大家共同交流使用新教材的思路和具体做法。今天我汇报的内容是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小学版第4册第26课《认识计算机》的教学设计。本节课我将从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深入从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等六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学内容及对象分析:

  《认识计算机》是教材第4册第二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是介绍计算机硬件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发展,系统组成,计算机主机,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等内容。通过学习,教师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计算机硬件设备,深入理解硬件与软件之间的关系。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的分类,及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组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六年级学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计算机了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认识电脑鼠标、键盘等硬件设备,还掌握了常用的应用软件操作。但孩子们对计算机的发展及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认识不是很清晰。通过本节课学习孩子们将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以及认识计算机的系统组成。经过本课学习之后,对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主机的外观及内部组成,及了解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有很大帮助。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电脑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并且对学习电脑有很大的兴趣。

  但是由于以往我们只注重软件的应用,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却不十分了解。因此,认识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及如何区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就成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为了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寻求让学生多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多与同学间进行合作交流,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二、教学目标:

  本课学习材料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操作性强,适合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自主发现式学习。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我制订以下三维学习目标:

  1、了解计算机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2、认识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3、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硬件知识的兴趣。

  4、提高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互相合作意识品质。

三、教学环境:局域网环境

  本课需要教师通过传奇或腾图软件进行演示操作,在进行评价时也需要展示学生作品,因此要求在局域网环境中进行教学。

四、教法阐述

  依据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设计本课时,在学生学习基础知识,训练运用技能的基础上,着重考虑了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1、情境设计――乐学、想学

  自己用电脑演示:由于小学生在机房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多讲无益,对于简单只是干脆就不讲,让学生自己掌握,老师讲给予适当点拨。教师将基本的操作规则告诉学生,就让他们自己去做了,因此,最后在总结时,学生对于刚才自己的劳动一定很在意,无论是发言的同学,还是听讲的同学,都会十分认真,可以很好的达到学习的目的。

2、任务设计――使学生会学

  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在这堂课中,每个小组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学生通过对所担的任务进行思考、分析、完成。在教师的演示操作过程中,也只是点到为止,给学生留下很大的操作空间。由学生被动听,而变为主动完成任务的过程。因为是主动的做,将枯燥的知识练习暗藏于生动有趣的任务之中,不但使学生情绪饱满,而且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操作中,有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

五、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总结巩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上网搜索、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六、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任务驱动,激趣导入

  (二)初步尝试,探究新知

  (三)教师引导,巩固新知

  (四)强化练习,形成技能

  (五)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具体阐述如下:

(一)激趣导入讲授新知

  首先,教师开门见山直接问学生你喜欢电脑吗?会用电脑干什么?同学们会这么多呀!现在我可要考考你们了:看,知道这是什么吗?(课件出示埃尼阿克)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加以简单的总结:它是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名为埃尼阿克,它于1946年生于美国,它的主要元件是电子管。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的爱心,乐于助人的精神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全课奠定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复习已经掌握的操作技巧,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二)教师引导,探究新知:

  同学们,随着第一台计算机的产生,计算机就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你们能通过自已的能力找到答案吗?

  任务一:电脑发展史

  如:计算机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时期

  组成器件

  时间

  第一代

  电子管计算机

  (1945年~1955年)

  第二代

  晶体管计算机

  (1955年~1965年)

  第三代

  集成电路计算机

  (1965年~1980年)

  第四代

  大规模集成电路

  (1980年~至今)

  这一环节我把学生分成4人1小组,分工协作1位组长,2位搜索资料(不仅仅只有网上收搜索),1位加工整理,1位负责汇报。这个环节我放手让学生看教材、或上网找资料自己完成任务。孩子们都有很强探索欲和表现欲,教师正是抓住了孩子们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亲自体验,在探究中学习到蕴含在其中的技能。在这种情境中,就有可能使学生充分发挥潜能。可能有人会担心这一环节放手让学生去做,有的孩子完不成任务会挫伤他的积极性,我认为孩子都有很强的好胜心,这一环节他没有完成任务反而会促使他带着问题更好的学习。

  讲解完后教师出示几幅现代微型机的图片。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再出示任务二。

  任务二:计算机的分类(看书、老师课件)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任务三:想像未来的电脑会是什么样的?

  当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让学生想像未来的电脑会是什么样的?你的未来电脑都有些什么?学生会说有键盘、鼠标等。这时教师引出计算机中能看的见得和摸得着的叫做硬件。如鼠标、键盘、显示器等。

  教师举例:音乐、画图我们能摸得着吗?那么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们就把它叫做“软件”。(板书)

  计算机中也是一样的,你能举例说明吗?(画图、Word、电子报刊等)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这些都是软件。可是我有个问题了,我想听音乐,可是连计算机都打不开了,我还能听吗?那么,这些能管理计算机的软件就是系统软件。因此,我们又将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板书)

  这一环节,学生在教师的讲解演示以生活中的事物为例子来说明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使学生很容易就区分出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很好的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三)强化练习,形成技能:

  测试1:继续收集你们小组探究的问题。

  测试2:你能想像出未来计算机会发展成什么样吗?能把它画出来或描写出来吗?

  测试3:小组间互相出题测试,看看谁的新知掌握的好。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让学生自己选择喜爱的内容进行巩固练习,使原来枯燥乏味的机械练习充满了生机,学生在亢奋的思维状态下进一步巩固新知,也促使学生乐学、善学。

  因此,本课中我采用师评、生评、互评、自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教师在学生作业中找出有特点作品,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或让同学对作品进行评价,这样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同时,也加强了小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四)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让学生把本节课收集到的内容回家后制作成电子报刊或小动画,然后当小老师讲解给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听。

  给学生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课外收集信息、加工整理信息的欲望,同时也是一次很好的反馈机会。

  总体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他们学得更主动、更轻松;力求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成教学目标。

上一篇:闵行区协和罗阳幼儿园电话下一篇:《认识计算机》说课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