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工实习心得体会模板汇编五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那么要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金工实习心得体会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金工实习心得体会 篇1
“铸工很累”,“铸工老师太严肃”“铸工条件很差”,没有来铸工实习之前,耳边经常传来这样的感觉,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望而生畏的恐惧。终于我们闯过一次又一次“铁关”之后,来到了铸工车间。乍眼一看果然名不虚传,车间高高在上(有点不胜热),两堆沙子横立车间,老师们个个板着脸,车间简陋之极,怕是孔老夫子也要惊叹:问何陋之有?
这就是我们的铸工车间,和传言中的不相上下,听了老师的一节课后,我们更加坚信传言之真实。然则迫于学习压力,我们还不得不老实受教,安心学习。“既来之,则安之。”只盼这五天时间如白驹过隙间即逝,而以优秀的成绩来结束。
我们的实习任务很简单,就是每天做一次模型,经过验收后再毁了,到结束前铸一架小飞机,仅此而已。自以为经历人生风浪的我更是不屑于此,这简直是小儿科,十几年前就玩过类似的。然而生产的玩耍的毕竟是有区别的,而且有很大的区别。玩耍的时候可以不必计较模型的好坏,不必关心光滑程度,不必注意整体的造型,只在于玩的是否开心。而此时我们要铸砂型,将来投入生产时做出来的可是零件呀,它的尺寸、形状、粗糙度,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尽管我们只是做做而已,但这种事实求是的态度是必须具备的,它可是进行科学研究的根本。由于我的轻浮,第一天我没有按时完成任务,没有像自以为的那样,做一个精巧的模型。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又一个的残缺的模,而且力度永远那么的难以控制,精度永远的那么难以达到,甚至是无法达到。看一样的结果,却有着质的不同。在理论上的完美无缺,实践上却有着天上地下的差别。理论上只是实践的开始,即使是觉对正确的理论,在生产和实践的过程中,都有可能有着完全相反的结论。因为生产的绝对条件是难以达到的,而且还要受到很多未知因素的制约。
其实自己所学的东西太少了,远不及到达实践的地步。试想我一味的在理想化的理论世界里研究,而不去考虑时间中是否可行,无异于缘木求鱼。做过才知难易,试过才晓深浅。一味猜想,计算,不如亲自实验一番。
铸工在我不慌不忙,做并痛着的实践中,一天一天的流逝着。此时的感觉,自与来时大相径庭。顿时觉得那时的自己是何等的肤浅,何等的无知,其实人生处处都有一番学问,你缺乏的就是一颗猎知心。累是有一点,可对于经历过更大苦累的人生来说,那简直就是微不足道的。严是严厉了些,可严师出高徒,更何况老师有着一颗怜悯之心。差是有一些,可我们是老师都能长年累月的守在这里,更何况我们呢?
随着铸工的结束,我们的金工实习也将告一段落,在这漫长而有短暂的一个月,我们经历着人生的美好时光,留下了无尽回味的往昔,学到很多无法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金工实习心得体会 篇2
焊接
焊接是我们实习的第一项,曾在家里看过别人焊过东西的我对此感到不是很陌生,本想着操作起来很容易,然而事实却并非那样,比我想象的要难的多了。焊接有“三度”,我想应该是焊接的关键,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也往往是这“三度”在影响我们的发挥:焊条的角度一般在七十到八十之间,大也不可、小也不益,这还是比较好掌握的,然而后面的两度却是十分的困难了;运条的速度,要求当然是匀速,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往往是不快则慢,很难保持匀速,因此焊出来的结果是很不流畅的,有的地方停留时间短则当然没有焊好,还有裂纹,停留时间长的地方,则经常会出现被焊透的毛病,出现了漏洞;焊条的高度要求保持在二至四毫米,这其实是很好控制的(熟练之后才知道),然而刚开始的时候也是漏洞百出,因为在运条的同时,焊条在不断的减短,因此要不断的改变焊条的原有高度,这控制起来就有些困难了,在实际操作时,老师会在一旁提醒着“高了,再低点”或是提醒着“低了,再高点”的,因为高了则容易脱弧,而低了则容易粘住。
焊接我们主要进行了两种,一种是手工电弧焊,一种是气焊,两种焊接都带有一定的危险性:手工电弧焊是靠电在起作用,而且焊芯温度高达好几千度,并且在焊接过程中会发出极其强烈的刺眼的光芒,就算带着防护罩也不舒服,因为看久了,眼睛还是会感到疲劳,有时还会冒星星;气焊是靠两种气体氧气和乙炔通过特殊的仪器混合之后燃烧而作用的,两种气体都是易燃气体,因此是绝对严禁烟火的,在进行焊接的过程中也要高度的小心,防止回火发生,而且焊接处应离氧气瓶和乙炔瓶远一些,大概要保持在十米的距离。
钳工
钳工的实习是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的,我们通过近一周的努力,每人亲手加工了一把锤头,拿着这锤头我们都无比的高兴,因为它里面藏着我们太多的汗水。
一块长方体铁块,长约一百三十毫米左右,宽高约有二十三到二十六毫米,各面布满了氧化层,而且很不平整,主要工具是几把锉刀、一台台虎钳、尺子等,将这些放在一起,产出的却是一把长一百二十毫米,宽高在二十毫米的有模有样的有倒角有丝空的锤头,想起来都不是很容易的事,就好象古代说的那样要将铁棒磨成针似的,因为这所有的加工都必须要用手工来完成的,然而我们就是发扬了“只要工夫深,铁棒磨成针”的作风,大干了一场。
钳工的实习说实话是很枯燥的,可能干一个上午却都是在反反复复着一个动作,还要有力气,还要做到位,那就是手握锉刀在工件上来来回回的锉,锉到中午时,整个人的手都酸疼酸疼的,腿也站的有一些僵直了,然而每每累时,却能看见老师在一旁指导,并且亲自示范,他也是满头的汗水,气喘呼呼的,一位年约五十的老人民教师了,看到这每每给我以动力。几天之后,看着自己的加工成果,我们最想说的就是感谢指导我们的杜老师了,
冷加工
冷加工,我印象不是很深,因为它是所有实习中最短的一门,作为学生的我们参与的很少,没有什么实际操作,老师在上面讲解,在各种设备面前示范,我们似乎只是站在了一个观众的角度了,也许是学校的设备有限的缘故吧,我真心希望,以后我们的参与会多一些,多参与一些实际的操作,多增强自己的才干。
铸造
对我而铸造言,我很高兴,因为我的成绩是特别好的,不仅如此,我们组的成绩也是最棒的。
出生在农村的我,不要说对铸造有多么的熟悉了,村里面经常会有人拉着一车的工具来干这个。儿时的我每每观看,那时很是不解,很是羡慕师傅的水平和技巧,因此自己参加铸造可谓是使我得到了一次实验的机会了。
铸造说起来很容易,看起来也是很容易的,但是做起来却不那么容易了,填土要垒实,最难的就是起模具的时候了,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经历了无数次,也许每次的失败都是缘出此处的,起不好则什么都免谈了,当然也要有高手,总是能够修好它,我想我也许就是这么一个高手,因此,每每都是我修补,还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也不放过,总能修好,我说可以了,到老师那里每每都是优,最令人兴奋的是全班就浇铸了两个,然而这两个的腔体都是我们组加工的,老师说我们合作的好,分工仔细,确实,大家在一起相互监督着干确实要好的多了,失误也避免了很多,通过对铸造的学习,不仅使我学到了知识,更增强我的团队合作能力,我收益匪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