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藤野先生》教学心得体会

2018-08-25心得体会

  鲁迅先生说过:“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当怎样写’。只是读者很不容易看出,也就不能领悟。”看来,针对学生读写方面的缺陷,抓住几篇名作进行剖析,帮助学生“看出”作者怎样写,领悟自己“应当怎样写”,该是提高他们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好方法。在教《藤野先生》一文时,我们就是试着这样做的。

  一、讲清文章的结构线索,教会学生布局谋篇

  初中学生读写复杂的记叙文,不容易掌握布局谋篇。《藤野先生》是写得较长的叙事散文,涉及了许多的人和事,地点也几经变换。为了帮助学生把握写作线索,学会布局谋篇,我们按照传统的起承转合式样,把课文分成四个大段讲述:

  1、从“东京”到“喝芋梗汤”,写鲁迅为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飘洋过海,远寻师学。这是全文的“起”。

  2、从“从此就”到“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正面写藤野先生对“我”“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这是全文的“承“。

  3、从“有一天”到“此后的状况”,写鲁迅受了国耻之后,震动极大,决心弃医从文,告别先生。这是全文的“转”。

  4、从“我离开仙台之后”到“深恶痛疾的文字”,写藤野先生“为中国”、“为学术”的精神,永远鼓舞“我”战斗。这是全文的“合”。

  鲁迅就是按照上述“寻师──从师──别师──报师”的线索,以藤野先生为中心,写出了这篇凝聚着师生深情的杰作的。上面的讲述,虽然和《教参》上的某些分析法不同,但眉目清楚,符合传统的文章结构规律,学生感到容易理解。之后,我们又讲了“起要平直,承要从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的一般要求,让学生细读课文,大多数人对文章的布局谋篇方法,就有所“领悟”了。

上一篇:都市运输2巴士车站设置自动导航心得下一篇:数学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