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十二五科教文化的工作总结

2020-07-31总结

教育局十二五科教文化的工作总结

  五年来,教育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率全系统干部教师五千余众,凝心聚力,团结奋进,锐意改革,使我市教育事业保持了全速前进的“速度”和“热度”,教育综合水平逐步跨入沧州一流、全省前列:各学段教育协调发展,在省市各项活动中频现亮点,高考成绩稳居“沧州前三”;累计投资7亿余元,实施硬件建设项目200余个,资金投入达前10年的3倍之多,项目数量为前10年之和;引进研究生和北京师大、东北师大等本科生在内的高素质青年教师695人,占全市教师总量的1/7。同时,全市城乡257所学校(幼儿园)协调发展、8万师生(幼儿)和谐奋进,黄骅教育相继高标准通过“普三复检”、“普高”、两轮“省教育督导评估”等9项国家及省级大型教育验收。现将五年来的工作具体总结如下:

一、采取“系统化”的管理模式。

  五年来,从发展思路到制度创建,再到工作落实,逐步形成了完整、健全的发展链条。

  一是有成型的工作思路。思路决定出路,面对以往工作中的问题症结、发展瓶颈,结合黄骅教育实际,在全系统倡导并建立起科学的质量观、清醒的政策观、警觉的安全观和奋进的工作观,这“四观”,已形成全系统抓工作的纲和基本点,全系统围绕“四观”各尽所能,工作有创新,不跑偏。同时,作为领航员、监督员的局机关,以打造团结型、学习型、效能型、廉政型、服务型“五型”机关为目标,认真践行引领、服务、创新、提质的机关工作主旋律,身先士卒,做好了表率。

  二是有超前的举措制度。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实施并逐步完善了三项体制:教育干部聘任制改革,将全市6所科级学校的干部聘任权划归教育局,全市各级各类公立学校教育干部管理走上了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将全市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财务及各项教育专项经费全部纳入市教育支付中心管理,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校财局管”;建立教育系统党委,实现了党务工作与行政管理的有机结合。为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方法、新途径,在沧州范围内率先创建局长听课制、教学质量首责制、常规管理监控制、业务指导订单制、教研人员基地制、评选工作关联制、教师末位整改制、纵向进步奖励制等8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工作机制。针对优质生源大量外流、市域内无序流动的问题,顶住压力,早于省政策两年出台了《关于控制生源流失及违规流动的意见》《xx市中小学招生管理办法》等文件,有效遏制了学生盲目流动的乱象,确保了教育教学工作的良性循环。同时,为了实现初中和高中教学工作的有效衔接,我市把初中的生物、地理率先列入中考范畴,善作善成,这项工作同样走在了沧州各县市前列。

  三是有狠抓落实的力度。全市各学校勠力同心、密切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系统高度统一,形成了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首先是局校团结,突出表现在教育局和科级学校之间的团结,另外是校级之间的团结。在高中招生方面,黄中和各初中学校劲往一处使,2011年开始,就实现了90%以上的优秀学生留于本市就读,并逐年降低,现目前已实现良性循环。同时,各初中学校按照教育局明确的任务、指标,以生为本,从人人成才的角度出发,将大量实用性人才输送到职教中心,职中的招生数量连年稳居xx市同类学校首位。

二、建立“全方位”的发展机制。

  五年来,教育局抓教学、抓硬件、抓队伍、抓稳定,实现了四个方面协调发展。

  一是抓课改,着力提升教育发展的生命力。“抓教学、提质量”是教育工作的中心,我市自2012年开始,把课改作为“提质量”的重要抓手,坚定地走上了课改的道路。四年来,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通过优化班子、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开展活动等具体举措,使课改工作得到梯度推进。目前,我市已经呈现出争当课改名校、争做课改名师的良好局面,学院路小学、第三中学、第二中学、南排河镇中小学等一批学校脱颖而出;同时涌现出一批课改工作的积极探索者和勇敢实践者,仅2014年就有6位教师代表xx市参加河北省优质课评比,其中4人荣获一等奖,另有1人参加全国比赛荣获特等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敢于质疑的能力、自觉学习的能力有了大幅提高,各学段教育教学质量随之提升。同时,教育局深入推进“课改”工作,创建“课改基地校”、“名师工作室”等在课改方面的先进做法、先进经验被《中国教师报》、新浪网等教育媒体和综合媒体报道推介,产生广泛影响。教育局长受邀参加两届全国教育局长峰会,获评“全国十大最具思想力教育局长”,我市获评“全国教育区域创新成果奖”,成为河北省唯一获奖个人和单位。2015年7月我市与中国新教育研究院共同举办了“第三届中国课改节”,来自北京、重庆、湖北、陕西、四川、山西等全国各地的近400名专家教师与我市100余名干部教师与会,我市有40名教师获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田慧生受邀出席活动,并高度评价了黄骅教育于课改工作的实际成效。这次活动展示了黄骅教育工作者的精神风貌,推介了黄骅教育,推介了作为河北省经济增长极和隆起带的黄骅。

  二是上项目,积极扩大教育事业的承载力。建设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环境怡人的现代化学校是深化教育改革的物质基础,着眼于黄骅教育的发展实际和未来趋势,我们下大气力建校办学。五年来,面对“省30强县市不予安排校安工程专项资金”等不利因素,通过加强与上沟通、左右协调,并广结善缘,采取超强措施积极争取上级补助、本级资金及社会善款7亿余元,努力克服立项、征地、清表等现实障碍,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及幼儿园近200所,新建高标准体育场5个,全市中小学的图书储备、各种仪器及信息技术装备等实现大幅提升,使全市学校“脱胎换骨”。在乡镇,新建、改建、扩建乡村中小学校、幼儿园150余所,全市校舍d级危房全部消除,10个乡镇全部拥有了新建教学楼,近2万名农村学生在家乡就能享受优质的教育。在城区,实施学校、体育场、师生宿舍楼等300万以上规模建设项目15个,现已投入使用的11个,其余的最晚明年也能竣工。在仪器装备方面,全市中小学的实验器材、教学仪器、图书、多媒体设备等各种教育设施五年投资达7000万元。尤其是2014年,我市投资4000万元,在河北省率先实施了覆盖全境,辐射到每个教学点的县域规模最大、投入最大的基础教育信息化项目。目前,我市中小学全部实现了“三通两平台”,极大地提升了全市教育的现代化水平,促进了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均衡发展。

  三是强队伍,全面提升教育队伍的战斗力。在实施教育干部聘任制改革的基础上,着力解决教师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学科结构造成的师资短缺问题,努力摆脱农村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的困难,全力锻造作风过硬、业务精湛、结构优化、充满活力的教育队伍。这几年,狠抓教师引进,积极向上级建言争取编制指标,5年招聘、考录高素质青年教师695人,占全市5年事业编制招录总数的81.5 %,特别是2012年,xx市172个事业编制指标全部被教育系统纳入。同时,考虑到农村学校的实际困难,在政策范围内,将编制向农村中小学倾斜,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需要。扎实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是提升队伍整体素质的关键,这几年,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各种途径和形式培训中小学教师达20000人次,每年投入的专项培训经费达200余万元。尤其是结合当地教育实际,黄骅全境120余所乡镇中小学分成31个教研互助体,开展联片教研的做法收效不菲。由于同一个片区的中小学通常基本情况相似,有共同的需求,大家围绕相同的主题开展研修活动,以教研的方式促进中小学教师交流,从而实现初中与小学教学上的无缝衔接,同时城乡学校之间的交流也在不断加强,很多乡镇学校和城区学校结成对子,实现了共同提高。加强师德建设是提高广大教师干事创业、增效提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的重要举措。广大教师在清风劲吹的教育氛围中,始终保持奋力执着前行的进取心,除加强正面思想教育外,我市充分利用教师节、师德标兵评选等重大时间节点及评选载体对优秀教师进行表彰,近三年的教师节用于先进表彰的金额都达到30万元,受表彰人数达数百人。在积极培树先进典型,弘扬正能量的同时,对在职教师乱办班、乱征订、乱收费、收受礼品、接受吃请等等违规行为,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坚持有错必究、执纪必严。通过扬清激浊,目前,全市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师和教学专家,比敬业、比奉献、比育人的'行业正气愈发浓厚。

  四是保安稳,全力打造教育阳光形象。切实加强“人防、物防、技防”措施,不断加大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力度,不断增强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不断加强学生的校外安全教育、法制教育,遏止青少年犯罪和校外安全事故的发生,是这五年全系统的努力方向和所做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始终强调“最大的隐患在于对隐患视而不见”,广大干部教师的防范意识得到切实增强,“防患胜于防火”永驻在心;同时,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切实增强,一些影响教育发展稳定的难点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得到妥善处理和稳控,从未形成负面舆情,引发次生事件,为正常开展工作扫清了障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上一篇: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论文下一篇:路灯施工合同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