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经验总结

2020-12-29总结

教研经验总结(精选5篇)

  教研是指总结教学经验,发现教学问题,研究教学方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研经验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教研经验总结1

  十年间科研伴我一路走来。从起初的门外汉到敢于逐步尝试;从学习揣摩到逐步进入状态,随着与教育科研之间的不断“走近”,我愈发欣喜地发现:科研对于一名普通教师也并非是一个高不可攀的领域。在领导的栽培下,不知不觉间我成了市级科研骨干教师、省级基础教育科研骨干教师。面对这些荣誉,总觉得缺少点什么。自己似乎总是被动地参与研究。

  幸运的是,今年是我区的研究年,每个人都可以独立研究自己的课题了。这是一个校本研究的好机会,我抓住这个机会,在教学中坚持将研究进行到底。

一、独立思考,形成问题意识。

  在从前的校本教研活动中我都是以服从参与为自己的工作状态,头脑中的困惑很多,却没有问题意识。成为区兼职科研员以后在柏所长以及教育科和教研中心的一次次科研讲座和研讨交流活动中我开始思考把问题变成课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异彩纷呈的小学数学教材纷纷登场。这些教材为教学方式的改变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但在教材使用的过程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新版教材在一些教师眼里不但没有发挥编者想要达到的目的,反而成了学生学习能力低下的“罪魁祸首”。在我讲过的一些公开课中,自认为非常用心地创造性使用教材,可却遭到一些专家的批评?究竟该如何使用教材?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国内外有很多关于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研究,但对“创造性”的具体标准没有准确的定位,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很难把握。往往只注重了标新立异,而偏离了教学的重点。还有很多人对教材的增删、重组等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对现有教材资源的合理使用还没有具体的方法。基于以上原因提出《小学数学教材使用策略的研究》,以达到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作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二、理论学习,为研究做好准备。

  课题的提出源于对自己以往数学课堂教学的否定。应该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去观察和思考了。所以开始涉猎一些教育教学理论,以期对小学数学教学有更多的指导。曾天山著的《教材论》、金成梁,周全英主编的《小学数学教材概说》、周玉仁主编的《小学数学教学论》。这些书的内容有些高深,但对我的研究很有益处,所以,一遍又一遍地读。看书或杂志时,凡是涉及到与教材有关的文摘我都进行摘抄或复印,随时为课题研究积累理论资料。使自己的研究不至于迷失方向。除此以外,我还把以前在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到的科研理论知识进行了重温,并对全校教师进行培训。三月份我为教师进行了《校本研究的选题》、《课题研究方案的撰写》、《课题研究阶段总结的撰写》等科研理论培训。在自己进行研究的同时帮助教师形成自己的校本研究课题。

三、踏实研究,让科研与教学同行。

1、调查问卷

  为了找到本课题研究的起点,我设计了“《小学数学教材使用策略的研究》调查问卷”两份,分别供教师和学生填答。调查的目的并不使研究教材本身的优劣,而是根据现有教材及教师自身素质研究如何使用教材。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教师和学生对新教材的优点比较认可,有百分之五十八的教师认为新教材留给自己的创造空间很大。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对教材不适应。年轻教师不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教龄超过十年的教师对教材将应用题等知识点分散编排感到很不理解,不好把握,讲深了,超范围;讲浅了,又怕变化多端的习题学生不会做。学生都喜欢新教材,但大多数对插图感兴趣,只有百分之八点八的学生对文字感兴趣,教材的可读性不强。因其它硬件条件达不到要求教材中的主题图、配套光盘等教学资源,只能作为一种“摆设”。这些调查结果使我认识到要解决教学低效的问题必须从研究教材的使用开始做起。

2、行动观察

  课堂教学是课题研究的基地,我在备课中研究,在上课中研究,在听课中研究,在反思中研究。备课时我从网上找到北师大版全套电子教材,把它与人教版教材进行比较,吸取两套教材之所长,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课后及时记录课堂上出现的有价值的案例并进行反思,积累实践经验。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也时刻关注教师对教材的使用情况,课后把自认为不合理的地方提出来,与执教者甚至是全体数学教师一起讨论。有针对的教学反思和听课记录就是最丰富翔实的研究资料,这样做能够把我们在刹那间的教学心得与感悟记录下来,丰富我的研究材料。

3、资料积累

  为了得到更多同行的帮助和指导,也是为了督促自己持不懈地进行课题研究,我在“教育在线论坛”中建立了“且行且思——我的教学工作杂记”主题贴,把自己每一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都发表在帖子中,每一个反思都包含着自己对教材的分析理解以及教材使用的方式。在这个主题贴中,许多陌生的同行不断给予我鼓励,并在不同的阶段给我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我沿着台阶不断提高,有一个叫“农家小院”的四川老师告诉我,不能只关注教材上的细枝末节,要关注数学本质上的东西。这个提议让我认识到自己的'研究还属于浅层次,要想研究得更深入必须有深厚的数学专业知识。这又一次激发了我不断学习的动力。

四、成果初现,学会了用思考行走。

  在进行校本研修的过程中我不断总结经验,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从20xx年4月到20xx年11月,我所积累的学习资料达10万字,研究案例20余篇,论文5篇,教学设计30余篇。其中《数字与编码》教学设计方案在全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优秀教学设计方案》评比活动中荣获三等奖,我所执教的《数字与编码》一课荣获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大赛二等奖,论文《小学数学教材使用现状及对策》在中国教育实践与研究论坛论文大赛一等奖。《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做幸福的教师》分别在《实践新课程》和《长春教育》中发表。为了更好地研究教材,更快地熟悉教材,我参加了市教材解读大赛,在四轮口试和笔试的比赛过程中,我对1——6年级的数学教材通读三遍,为进一步研究教材的使用策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平时的听课、评课的过程中,我也能够从教材使用的角度指导教师有效教学。由于对教材进行深入的解读和正确地使用,教学实效性也明显提高。在第六届和第七届全国希望杯数学竞赛中我均被评为数学竞赛优秀辅导员。此外还参与了由延边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学知考王》的编写。

  校本教研带给我的除了这些显性的研究成果外,更重要的是带来了研究观念上的变化。原以为,科研是游离于教学以外的负担,上级领导让写方案就写个方案,让写个论文就写个论文。经过这个课题的研究我感受到科研是为教学服务的,研究自己困惑的并且感兴趣的问题就像解一道数学题,越是不会越想研究,经过不懈努力找到了题目的答案时,那种高兴劲真是无以言表。很多朋友都很佩服我一直坚持写“且行且思——我的教学工作杂记”,其实备课、上课、反思是我们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何不通过一个课题研究把这些工作整合为一体,边工作边思考呢?为此,我还在自己的QQ空间里建立了“让科研在课堂上行走”的主题网页,一方面整理自己的研究材料,另一方面希望得到更多同行的帮助和指导,也希望能引领大家感受的科研工作的幸福。

  我觉得自己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的引领,已经有了初步的科研意识,也许将来我不再是兼职科研员,也许将来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但通过科研我找到了一条自我专业发展的平台。

上一篇:精选数学教学总结汇编7篇下一篇:四年级老师数学教学经验总结范文(精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