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和他的牡丹诗词

2018-07-17白居易

  “国花”牡丹,被认为是中华文化最有特色的传统花种。在中国也已有数千年自然生长的历史,而牡丹欣赏的热潮在唐宋以后尤其繁盛。唐代诗人白居易生活在唐代中期,与牡丹也结下了不解之缘。

  牡丹,又名鼠姑、木芍药、富贵花等,素有“花中之王”的美称。牡丹不仅花大、形美、色艳、香浓,而且具有高贵的品格,为历代文人学士所赞美。关于牡丹的起源问题,陈永生、吴诗华认为:“牡丹最初作为药用植物记载于汉魏时吴晋的《神农本草经》。”这是一种大家都比较认同的观点。而牡丹作为一种观赏性的花木,尤其是被引入宫廷则大约是在隋唐时期。唐代的刘禹锡有《赏牡丹》诗,其中的后两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写出了牡丹在唐代的盛况,以及在当时引起的轰动。宋代的周敦颐也在他的《爱莲说》中说:“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可见,在唐宋时期牡丹已经不单单是一种可供观赏的植物,已经被赋予了某种文化意义,成为了一种品格的象征。

  白居易生活在唐代,亲眼目睹了牡丹在世人生活中的地位和在社会娱乐欣赏文化中的作用,其本身也钟爱牡丹,因此在诗歌创作中会不自觉的写到牡丹,并将其作为自己表情达意的工具。白居易涉及到牡丹的诗歌就有18首之多,将白居易的牡丹诗综合来看,表达的情感可以总结为惜花赞花;睹物思人,因物感怀;托物言志,讽喻时事。

  一、牡丹之美

  牡丹本身花形硕大、花色艳丽,具有一种大气磅礴之美、高贵华丽之态。也因此,牡丹得到了唐代世人,尤其是上层社会的追捧和怜惜。《看浑家牡丹花戏赠李二十》中用“香胜烧兰红胜霞”来赞美牡丹花之香之艳。

  上层世人的追捧,使得社会上形成一股欣赏牡丹的热潮。赏花的盛况在白居易的诗中俯拾即是:《白牡丹》中开篇写到“城中看花客,旦暮走营营。”《邓鲂张彻落第》中写道“春风十二街,轩骑不暂停。奔走看牡丹,走马听秦筝。”《买花》诗中也说“帝城春欲暮,喧哗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可见牡丹花开时节,人们络绎往来赏花买花,一派熙熙攘攘的繁荣景象。

  白居易喜爱牡丹,不仅乐于赏花,还对花充满怜惜。《惜牡丹花二首》写诗人看到牡丹受到风雨的摧残,花瓣败落而心生怜惜的情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之情: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诗人不仅爱花、惜花,还会种花,有《移牡丹栽》诗为证:“金钱买得牡丹栽,何处辞丛别主来。红芳堪惜还堪恨,百处移将百处开。”《伤宅》中“攀枝摘樱桃,带花移牡丹。”而《醉中归��》是借牡丹点明了时间,“牡丹花尽始归来”。《和元九悼往美人》中:“旧宅牡丹院”。都可以看出牡丹在其生活中的重要性。

上一篇:白居易长恨歌读后感优秀范文下一篇:白居易闲适诗的思想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