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观刈麦》教学设计

2018-07-20白居易

  一、导入。

  自小我们就读到唐代李绅《悯农》作品之《锄禾日当午》,大家还记得吗?好,大家一起背下来。很好,你们从这首诗中感受到农间耕作的辛劳吗?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这样一篇描写农夫劳作的诗歌——《观刈麦》。 (板书课题)这首诗的作者是——白居易。谁来介绍一下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世称白香山。唐代诗人。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领导人之一。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时而作”的口号,主张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强调内容与形式统一,形式为内容服务,建立了现实主义的诗歌理论。与“元稹zhěn”齐名,世称“元白”。是杜甫之后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也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是他成就的一个方面。感伤诗中的《长恨歌》《琵琶行》是两首杰出的长篇叙事诗,代表了白居易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

  这是一首讽喻诗,讽喻诗反映了中唐社会广泛的矛盾和突出的弊政,实践了他自己的理论主张。写讽喻诗的目的:呕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大家看题目中“刈”字。左边是“乂”,意为右手;右边是“刂”旁,联合起来表示什么呢?“刈”特指以镰刀收割庄稼。所以刈麦就是什么?观刈麦就是什么?

  二、听读古诗,检测字词。

  1、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注意正音。

  2、听课文录音。

  三、分析诗歌

  1、这首叙事诗描绘了哪两个场景?

  (农人挥汗如雨割麦、贫妇抱子挎篮拾麦)

  教师:割麦、拾麦分别是哪几句?

  教师:因此全文可分为三大部分的内容。

  教师:

  先看题目中的“麦”,诗的开头哪些句子写到了麦?麦子什么颜色?什么情态?

  明确:“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黄色。覆盖着田垄。

  作者为什么要提到南风呢?

  明确:刮风会下雨。

  3、古有谚语“五月南风下大雨,六月南风井底干。”割麦时得抢收,抢收不及时麦子遭雨淋之后,不出三天全部发芽,不能食用,之前的一切辛苦将全部白费。农人得接天连夜地干,什么时候干完,什么时候才能松口气,所以诗中写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交代了时间是——五月,地点是——田间

  教师:在这两句诗中有两个字写出了劳动人民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的是那两个字?

  (少、倍)

  再看题目中的“刈”字。刈麦的人是谁呢?在哪里割麦?他们的家人有些谁?在干什么?

  明确:丁壮;南冈。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妇姑指谁?“荷”何意?“携”何意?

  “荷”与“携”的位置能否互换?妇女儿童提上汤水,担上食物全家出动去干什么?

  不能,小孩力气小,只能提,大人则能担。给田里劳动的丁壮送饭去。

  哪一句运用正面描写生动体现刈麦者忙碌艰辛?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教师:先找找与“蒸”一样底部有四点的形似字吧。找找规律看它们都与什么有关?

  明确:煎、熬、熏、热、照等,都与火(气)有关。

  教师:四点是热气上升的样子,割麦人受农历五月地面热气熏蒸。

  脚下是热气的熏蒸,那背上受什么烘烤?

  明确:农历五月炎热的阳光。

  9、在“蒸”、“灼”下割麦人真是太热太苦太累了,已经筋疲力尽,但他们却怎样?

  明确: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侧面描写)

  难道他们真的“不知热”吗?为什么?

  明确:人们岂是不知累,岂是不知热,只不过是趁着天长,趁还没有下雨,要多干些活而已,更是为生活所逼,活命。其中一个“惜”字写出了劳动人民的一种反常心里,耐人寻味,令人心酸。

  教师: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之语与“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都违背正常心里,归根到底是生活所逼,突出社会的黑暗。

  教师:为了抢收,为了活命,再苦、再热、再累、再痛也得忍着、挺着。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感情读诗中写刈麦人的这句话。

  教师:第一部分,写作者旁观农民收割麦子,目睹农民全家出动忙碌艰辛的劳动场面.(揭示了割麦者农民的艰辛的社会现象)

  教师:在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这个全景衬托下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贫妇抱子挎篮拾麦”

上一篇:白居易《观刈麦》原文赏析下一篇:白居易《采莲曲》原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