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中的文明对撞

2018-07-17边城

  湘西原是一片圣洁的土地,西方商业文明和汉族封建文明的入侵,使这里出现了两种文明的对撞:汉族封建文明与湘西本土文明的对撞,西方商业文明与湘西本土文明的对撞。两种文明的对撞,使这里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是造成边城悲剧的社会根源。我们为大家整理了《边城》中的文明对撞,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边城》中的文明对撞

  沈从文生活和创作时期的中国,封建思想依然根深蒂固,西方商业文明污染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现代物质文明发展所带来的思想观念的变革悄无声息地发生在湘西这块净土上。朴素、善良、正直、坦诚等美好的人性正在悄然消逝,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唯利是图的庸俗人生观。

  在《边城》中,沈从文表现了两种文明的对撞:湘西文明与汉族封建文明的对撞、湘西文明与西方商业文明的对撞。

  第一对冲突表现为“车路”与“马路”的对撞。

  天保和傩送对翠翠的爱都是真诚的,而他们采取了不同的求婚方式――“车路”和“马路”。对于“车路”与“马路”,老船夫是这样解释的:想爸爸作主,请媒人正正经经来说是车路;要自己作主,站到对溪高崖竹林里为翠翠唱三年六个月的歌是马路。“车路”和“马路”体现了两种文化观念的对立。“车路”是汉族传统婚俗观念,对于“边城”而言,它是异族文化,是畸形的现代文明的观念入侵湘西的表现。它强调婚姻的缔结纯属双方长辈的权利,当事人则无关紧要。宋家堡子的新嫁娘只有十五岁,王乡绅在女儿不到十五岁的时候就想和顺顺家攀亲,顺顺为天保向老船夫求婚,这些都是封建家长制婚姻的具体表现。

  作为小说的主要情节,天保的求婚经历了三部曲:托媒人向翠翠的爷爷探口气―带礼物到家中提婚―再次到家中向老船夫探口气。这是中规中矩的封建家长制婚俗观念。在天保看来,他得不到翠翠的理会,完全是因为翠翠的家长――“老船夫”不同意:“鬼知道那老的是存心要把外孙女嫁个会唱歌的水手,还是预备规规矩矩嫁个人!”天保的“车路”婚姻观念是传统的封建家长制观念浸染下的产物。而傩送走的是“马路”,在碧溪为翠翠唱了半夜的歌。这是苗族的习俗。苗族的婚俗,是青年男女自由恋爱成婚。“马路”是一条尊重双方情感、超越世俗羁绊的婚恋之路。“马路”在老船夫的心中占有很重的分量,翠翠的母亲就是通过自由恋爱和翠翠的父亲结合的。通过对歌、自由恋爱决定终身大事,是符合当地婚俗观念的。老船夫对此没有意见,即使悲剧发生了,他也认为孩子们并无罪过,只能上天负责。对于翠翠的婚姻,他完全尊重她的意见。当大老表白内心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当真把了他,翠翠是不是愿意?”当顺顺托媒人带了礼物提亲时,他答复:“我得先问问翠翠,看她自己主张怎么样。”媒人走后,他对翠翠说:“这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想想,自己来说。”当媒人再次来探信时,他把事情成否全推到翠翠身上去。媒人走后,他又询问翠翠的意思。湘西当地风俗认为,这些事只是小孩子的事,大人管不着。对于翠翠的婚事,老船夫从头到尾是不拿主意的,全听翠翠的意思。

  “车路”与“马路”的求婚方式在天保生前构成矛盾,对天保造成了很大的打击与伤害。天保死后,天保的死在二老父子头脑中形成了挥之不去的阴影,他们与老船夫之间产生了很深的隔阂。船总顺顺一直对老船夫冷漠,傩送对老船夫也产生了某种误解,认为天保的死与老船夫有关。“马路”因此而中断。象征汉族文化的“车路”最终对象征苗族本土文化的“马路”造成了伤害。汉、苗两个民族不同婚俗观念的冲突,使彼此有情的翠翠与二老生生分离,这是悲剧产生的一个根本原因。

上一篇:沈从文《边城》人物的另类阐释下一篇:《边城》经典语录摘抄(精选6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