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边城》情感内涵的多重解读

2018-07-20边城

  《边城》里的感情的矛盾是全书最有探讨意义的地方。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边城》情感内涵的多重解读。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关于《边城》情感内涵的多重解读

  〔摘要〕沈从文的《边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纯美的湘西世界图景,这个艺术化的世界是作者潜意识情感的投射,寄寓了作者爱与美的人生理想,更是苗族古老文明的象征,但这个理想世界却如此脆弱,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慢慢走向幻灭,走向凄凉,而作者又不甘心精神家园的陷落,又不断进行苦苦追寻,在矛盾的沉浮中寻找希望。

  〔关键词〕湘西世界;理想;悲凉;追寻

  在《边城》中,我们看到的景物就如一幅山水水墨画,青山如黛,溪水如练,白塔相映,渡船陪伴,这样如画的山光水色涵养了大自然的儿女,人物就如山村隐士、上古遗民,淳朴自然,了无心机。其中翠翠是作家着力塑造的人物: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和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大多数人的共识是:这是自然的女儿,是造物的杰作,是纯净的水晶,是温软的明珠。她的爱情如家门口溪水般纯净,不含任何世俗利害的渣滓,又如随风而逝的白云般缥缈,无法抓在自己手中。

  应该说翠翠的一切心理和行为都是处于本真状态下的,是未开化或是小女孩的自然状态,并不是一个成熟的女人,也只有这样纯真的小女孩才适合在这样的世外桃源之中生活。

  和翠翠一样,生活在茶峒的山民都是如此单纯质朴,与茶峒古镇的风景和谐统一、浑然一体,构成了一个如世外桃源般优美的“湘西世界”。

  纵观沈从文的作品,我们看到他着重营造一个诗意朦胧的“湘西世界”。沈从文小说独具地方特色。他的题材、人物、自然景色、风土人情、语言,无不涂上“湘西” 的标记。题材是湘西社会日常生活中摄取的;人物是湘西农村的“愚夫俗子”,一批土生土长的“乡下人”;景色更是湘西山山水水迷人的美景。这种

  诗意的美景的营造,并不是简单的对现实的模仿,而是已经经过作者感情投射,再次创造出来的艺术化的湘西世界。

  而沈从文最初写的湘西世界,采用的不是《边城》这种写法,他在描写湘西的生活场面时,经常是夸大湘西那个环境的恐怖色彩,作品中有一种很强的张力,那种粗暴、野蛮,是一种血性的力量。可《边城》却发生了逆转,并且从此以后沈从文便形成了诗意朦胧的风格,湘西世界俨然优美的田园风光。它的湘西世界确实是优美的,景物优美纯净如世外桃源,人物纯朴善良如赤子。

  陈思和认为,当《边城》出现时,沈从文要给都市的读者提供一种湘西世界的想象图景。因而这不是真实的世界,是作家想象和设定的,“对小说家来说,他探索了一个虚幻的过去,一个他自己创造的过去,他‘所设想的真理’,在那个被创造出来的历史中有着自己的根据。”

  “一个小说家打算创造一个虚幻

  的经验,完全编造的,充满表现力的东西,它比任何现代问题都更为重要,这就是:人类的情感,人类生命的性质。”[2]334所以,这个湘西世界已经不再是那个现实中的湘西世界,已经比那个自然状态的湘西世界容纳了更多的语义和内涵。它承载着作家的情感,是作家创造出来表现那些不可言传的感性经验的艺术符号。这个艺术符号投射出多重的情感内涵:

上一篇:《边城》人物“翠翠”的心理分析下一篇:浅谈《边城》与《果园城记》叙事策略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