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沈从文《边城》中的忧伤情怀

2018-07-20边城

  《边城》是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作者推重湘西人的人生方式,也想以此重建民族的品德和人格。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解读沈从文《边城》中的忧伤情怀。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解读沈从文《边城》中的忧伤情怀

  《边城》是沈从文的一部经典之作,它包含的人性、人情和人生感悟令人惊叹。沈从文在书中将他对家乡的挚爱和淳朴的感情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表现得淋漓尽致。一群善良的人生活在湘西优美的世外桃源中,恬静的自然风光让人感觉心旷神怡。再看书中的人物,16岁的翠翠情窦初开,她的爷爷已经年逾古稀,热情诚实的天保兄弟是那么的慷慨豪爽。这里的每个人都是善良的,身上都闪耀着人性至善的光芒。然而这一切只是表面,细细品读之下,一种挥之不去的忧伤渐渐从心底泛起,如烟雾笼罩,如细雨缥缈,若即若离,无法分辨。

  一、美丽的表层

  《边城》是一部描写山水风景的典型作品。沈从文通过这部小说来表达自己对美景如画的故乡――湘西的热爱之情。地处川湘黔交界处的湘西,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是汉族和苗族等民族杂居区域之一。自幼生活在这里的沈从文深受家乡淳朴的民风影响,20年的生活使沈从文熟悉家乡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对这些,他有一种永远无法割舍的依恋。20岁时,沈从文去北京谋生,都市生活与家乡的巨大反差让他对家乡更加怀念。然而,体现在《边城》中的那“自然、优美、健康”的生活和景象,已经开始被现代文明一点点侵蚀和吞没。当数年之后沈从文重新踏上了家乡的土地,梦中的乡情已经不再,他分明感觉到,自己内心深处那个饱含思念与怀想的希望殿堂已经不可避免地走向崩塌。他在作品中致力体现的情感与形式都是一种寄托,是他对家乡的山水人情的一种怀念和回忆,是对童年时代的故乡一种深深的留恋。作者在《边城》中所描写的一切都是虚无缥缈的、朦胧虚幻的、亦真亦幻的,让人只可以用心去感觉,却无法触摸。他所塑造的人物也如雾里看花,永远笼罩在一种神秘的朦胧之中。

  在中国人的审美观念里,自然真实的美让人可触可感,心旷神怡,清新明朗;而虚构的想象之美只能是朦朦胧胧,亦真亦幻,让人满怀情殇,尽抒情感。沈从文笔下的家乡,就是这样一个让人如坠云雾的人间仙境,充满遐想。他用艺术的文笔造就了一件文学史上的艺术精品。边城是一个“世外桃源”,这里的人们善良淳朴,诚实可爱,他们远离城市的喧嚣,远离繁华和污浊,他们厚道而实在,拥有清澈的灵魂。纯真美丽的翠翠,在风日里自然长成,还有健壮而真诚的天保兄弟,尽职尽责、饱经风霜的老船工和慷慨豪爽的顺顺。在书中的“桃花源”,他们都有颗善良的心,有着大公无私的至善至爱,他们沉浸在青山绿水和田园风情中,在自然的恩赐中生生不息,他们的生活平淡而充实,平静而有趣。其实这就是沈从文的精神乌托邦,没有过多的奢望,只追求平淡无奇的生活,为自己创造出一个虚幻而美丽的精神梦境。在作品中,还有一个梦与作者的梦相呼应,那就是翠翠的爱情之梦,情窦初开的翠翠,对爱情向往而迷恋。然而这些都只是美丽的表层,是对人性闪光的赞美和推崇。

上一篇:试探沈从文《边城》的人性美下一篇:关于翠翠成长的神话-沈从文《边城》之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