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边城来的乡下人散文

2018-10-01边城

  闲暇的时候,喜欢到这里走走。虽然城市繁华得到处是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但这条街还是比较的安静,来往的车很少,也很少在人行道上乱停放,行人就更少了。靠山丘一侧的房子建在半山岭上,大都是二三层的欧式风格的小楼,红顶黄墙,外墙粉刷一新。院子很宽敞,树木遮蔽,石砌的院墙,进了门洞,大都要登一二十级台阶,尤显得洞深而幽静。在这里走着,便没有了当下那种焦虑和压迫,任由脚下信步,思绪纷飞。

  这种安宁,便是这条街的氛围。街口立一牌子:青岛文化名人一条街。看到上面那些上世纪二十到四十年代在这里居住过的文化大儒康有为、沈从文、洪深、宋春舫、陆侃如和冯沅君夫妇,以及住在周围几条街的老舍、闻一多、梁实秋等人,仿佛进入了文化圣殿,云蒸霞蔚,便会有一种感觉,仿佛先生们还没有走,依然在这里秉烛而读、伏案疾书,敬慕之情油然而生,自然屏息静气,脚步轻轻,以免打扰大师们的读书和创作。而我,则是沙漠里的行走者看到了一块绿洲,汩汩的清泉以解干渴。

  是的,我在这里寻找智慧,寻找灵感,寻找成功之路的指南针。

  在这些文化名宿中,感觉沈从文先生比较的“另类”。他是自学成才,只有小学文化,十五岁开始当了五年兵,二十岁到北京,想进北京大学读书,终因学历太低和经济窘迫而未成,遂成“打工一族”,并尝试文学创作。记得读书的时候,教写作课的老师讲过,文学创作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极少数人过去了,绝大部分被挤到了河里。沈从文先生就是那过了“独木桥”的少数人之一。他凭借自身的文学天赋和努力以及作品与众不同的风格,在郁达夫、徐志摩的支持和帮助下,很快由一个“文学青年”成长为一名作家,等应邀来国立青岛大学任教时,已是知名作家了。从一个“打工”者,到知名作家,再到知名学府(北大)教授,两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如此的传奇经历,在现代文学史上可谓凤毛麟角,引得我沿着先生的足迹寻求其中的奥秘。

上一篇:金三角,边城的散文下一篇:自驾游京郊镇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