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毕淑敏

2018-07-21毕淑敏

  认识毕淑敏,是从《虾红色情书》开始的——可以说是比较晚的。记得她在文章里对若樨的头发有一段精彩的描写:“吓倒我的是她的头发,浮层是樱粉色,其下是姜黄色的,被剪子残酷地切削得短而碎,从天灵盖中央纷披下来,像一种奇怪的植被,遮住眼帘和耳朵。”我俨然看到若樨已经坐到了我的对面,并从她那“鸡毛掸子”一样的碎发中间望着我。我被她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洞察力所吸引,开始在书海中寻觅她的身影。

  我所看到的简历是这样的:毕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万字。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

  我所知道的既是医生又是作家的人物就是鲁迅了,但是鲁迅的从医生涯很短暂。而毕淑敏,据说她的医术和她的文章一样细腻而精湛。她有医生的治病救人的宗旨,普度众生的宏愿,有条不紊的规章和清澈如水的医心;她有作家的苦口婆心的说教,冷静公正的判断,活跃敏捷的思维和恰如其分的比喻。

  毕淑敏的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高原当兵的经历使她的文字多了些挥之不去的沧桑。恶劣的自然条件,强烈的高原反应,都让她难以忍受。她抱怨过也曾绝望过,但是,她依然不断的为自己“提醒幸福”。“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身负多重角色,所要历经的坎坷和苦难也许多不胜数,虽然我们无法预知我们将要面临的苦难,却可以预知面对苦难的态度。”

上一篇:毕淑敏谈不丹之旅,为遇见而远行下一篇:毕淑敏《教养的证据》原文赏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