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诗的英雄主义情结

2018-07-17岑参

  岑参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边塞诗雄奇瑰丽,充满了英雄主义情结,代表了盛唐的时代风貌。

  边塞诗是盛唐诗歌的主流,也成为了古代文学史上最动人心弦的乐章。其中引人注目的边塞诗人当推“诗雄”的岑参。岑参的边塞诗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为唐代诗人之冠。他的诗雄奇瑰丽,凝聚了浓郁的英雄主义情结,表现了积极进取的时代主旋律。

  一、岑参的边塞诗饱含了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渴望

  岑参出身于官僚家庭,他的曾祖父、伯祖父、堂伯都官至宰相,父亲也两任州刺史。十岁左右,父亲去世,家道衰落,“早岁孤贫,能自砥砺,浏览史籍”(唐杜确《岑嘉州诗集序》),岑参希望有朝一日能重整家业。二十岁时到长安,献书求仕不成,遂漫游河朔。三十岁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这是八品下的职位,官卑禄微,岑参感到自己获取高位的愿望难以实现。

  盛唐时期“壮武而柔文”,北方民族融合带来的尚武精神成为当时的时代风气,唐朝又重视以军功取士,鼓励知识分子投笔从戎,在沙场上建功立业。在尚武的社会风气和崇尚军功的时代环境的熏陶下,岑参对游侠精神怀有极高的热情,心中充溢着英雄主义的情愫,没有祖荫的他选择了投身边塞为进身之阶的人生道路。在岑参看来,报国与求功名并不矛盾,“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男儿一丈夫”(《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侧身佐戎幕,敛任事边陲。自随定远侯,亦着短后衣。近来能走马,不弱幽并儿”(《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男儿何必恋妻子,莫向江村老却人”(《送费子归武昌》)这些诗都反映了岑参渴望在边塞建功立业、获取功名的雄心壮志,洋溢着一种急于用世、乐观昂扬的精神风貌。

上一篇:岑参早期山水田园诗下一篇:岑参和李白行旅诗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