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与课堂深度——《赤壁赋》教学实录

2018-07-13赤壁赋

  课堂回放

  “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PPT显示)

  师:这是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中的一段话,阐述了自然山水具有消解士大夫“不得施于世”的悲剧意识的文化功能。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不得施于世”,“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自不待言。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等人生重大课题无可推脱地摆在了苏轼面前。在这种情形下,他在黄州除了躬耕渔樵、广泛交友外,最主要的活动恐怕就如欧阳修所说的“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了。苏轼自己也说,“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无往而不乐”。元丰五年七月,苏轼再次来到黄州赤壁,试图以此“道羁臣之叹”,“写人情之难言”,思考宇宙人生,体味生命意义,调适内心冲突,实现人生突围。今天,让我们跟随苏轼,神游赤壁山水,走进他那崇高的内心世界,去感知独具苏轼特色的超越路径。

  一、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师:请同学们自由诵读全文,然后概括各段的内容。

  (学生自由诵读,概括段意,略。)

  师:文章情感变化的脉络是怎样的?

  生:从赏景之中获得“乐”,因客之箫声而生“悲”,通过苏子之宽慰使客“喜而笑”。文章的情感脉络是“乐—悲—喜”。

  师:很好。本文沿用了传统“赋”的主客对话模式,“主”与“客”都是指作者一个人。那么,作为“客”的苏轼,内心有着怎样的苦闷与悲伤呢?

  生:功业无成、人生虚妄之悲。曹操“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可谓既有“武功”又有“文治”,“固一世之雄”。这样一个功业卓著、名垂千古的英雄,又能怎样呢?“而今安在哉”,早已消失在了历史的滚滚烟尘之中。而作为“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自己,只不过是一个等闲之辈、戴“罪”之臣,功业全无,理想旁落,这样的人生又有何意义呢?

  生:生命短暂之悲。长江滚滚,悠悠不尽。宇宙自然,恒久永存。而生命却须臾飘忽,与之相比徒有羡慕之情。心中岂能不悲?

  生:愿望与现实相左之悲。试图“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却“不可乎骤得”。愿望与现实之间存在矛盾,只能“托遗响于悲风”了。

  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透彻!这样的悲,用李泽厚先生的话说,就是一种“对整个存在、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

上一篇:苏轼赤壁赋读后感下一篇:《水调歌头》词牌名的来源与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