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备课指南

2018-07-16赤壁赋

  一、赋题应为前赤壁赋

  从时间看苏轼谪黄州两游赤壁作两赋,如不用前、后加以区分,使人误解。苏东坡──中国历史上最不可救药的文人只写了一篇赋。《历代文选》等诸多古文选注本赋题用《前赤壁赋》;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79年版)题为《前赤壁赋》,注他(指苏轼)曾两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赤鼻矶)去游览,写了两篇赋,这里选的是前一篇。《大学语文》(华东师大1984年版)题是《前赤壁赋》,注苏轼曾两游赤壁,写下两篇《赤壁赋》,此为《前赤壁赋》。《中华活叶文选》(合订本第五卷,上海古籍1980年版)目录、总题为《前后赤壁赋》,分题为《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况且,苏轼后世已有前、后说法,清代王符曾云自来坊本,颜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古文小品咀华》,书目文献1983版)。故用前,写两赋前后关系非常明确。

  从内容看,《前赤壁赋》写作者七月望夜泛舟大江美景和饮酒赋诗畅达心情,重在游,由此引出主客问答,抒作者怀古伤今人生短暂慨叹。《后赤壁赋》写作者初冬踏步黄泥坡,草木萧瑟,岩崖峻峭,以作者和客人登岩放舟及作者夜梦道士化鹤虚无缥缈,表露作者出世与人世复杂矛盾心情。两赋处处表现作者力求解脱他不满社会现实的踌躇,有一种消极悲观情绪,也反映作者听任自然、豁达乐观情怀。从形式看,《前赤壁赋》多议论,夹以绘景抒情;《后赤壁赋》则以记叙描写为主,辅以人物对话。两赋韵散交错,赋辞优美;理趣映辉,文情并茂,艺术魅力极强。两篇赋内容形式前后连贯,一脉相承。所以课文的赋题应以前赤壁赋为当。

二、课文中赤壁指何处

  这是争论已久的问题,教者对此应有一定了解。历史上,赤壁为吴将周瑜破曹军古战场,原址在湖北蒲圻,但苏轼两篇赋所写是黄州赤壁而不是当年吴魏鏖战的蒲圻赤壁,那么苏轼为何在《前后赤壁赋》中写黄州(今湖北黄冈)而非蒲圻赤壁?

  苏轼44岁因乌台诗案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至苏轼游赤壁在黄州已二年多。作者政治上极不得意,郁闷心情无法排遣,一时兴会所至,于是记以本文(同上《古代汉语》注),以迁客骚人常用借情山水这一手法来述怀言志,借游黄州赤壁观美景饮酣酒发议论发古人幽思,抒自己愁情,所以课文中所写赤壁不必拘泥于蒲圻原址。再者据说苏轼当时行动不自由,并不能越出黄州到二百里以外蒲圻闲游赤壁,如清代朱日睿诗赤壁何须问出处,东坡本是借山川。

  苏轼后世众多名人景仰肯定东坡黄州赤壁月夜泛舟怀古述志抒发其不重得失宽阔胸襟这一乐事。陆游《自雪堂登四望亭·因历访苏公遗址至安国院》,苏公指苏轼,于黄州惨雪堂;安国院,位于黄州赤壁东南,苏轼常去该院。文天祥《读〈赤壁赋〉二首》叹:昔年仙子谪黄州,赤壁矶头汗漫游。辛弃疾《霜天晓角·赤壁》赞:雪堂迁客,不得文章力。赋写曹刘兴废,千古事,泯陈迹。袁宏道《过赤壁》评:周郎事业坡公赋,递与黄州作主人。这些诗句把黄州赤壁作为人们游览凭吊当年吴魏战地古迹。以苏轼赤壁赋词(指《水调歌头》)为自己人品楷范创作明灯,充分肯定热情赞扬东坡赋高度艺术成就确是古来文章辉山川,黄州胜似东坡传(何绍基)。

上一篇:《赤壁赋》语文备课指南下一篇:《赤壁赋》的备课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