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读后感(3篇)

2018-07-13赤壁赋

  《赤壁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表现了作者的心灵由矛盾、悲伤转而获得超越、升华的复杂过程。下面是《赤壁赋》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赤壁赋》读后感

  篇一

  文章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写的是作者与朋友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他们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

  面对的是自己的友人和皎洁的月光、清亮的江水,此时此刻,谁还能掩饰得了心中的不快和对人生的感慨呢?于是客便以箫和歌,奏起心曲,这是非常自然而然的。箫,素来是忧伤的代言人;酒,一向是苦闷的牺牲品。但是,在苏子看来,与客饮酒正在兴头,客却忽起悲曲,似乎不太合拍,但却有深知其中道理,于是“正襟危坐”问客:“何为其然也?”最后诗人哀叹人生之短暂,自己之渺小,感叹人生不比江河,做人不似“飞仙”,可望能与江水同存,与明月长终,惋惜人生得到的太少,留给后世的只是空空一番倾诉,使人感到悲观,厌倦了生活。

  作者的这种及时行乐也许不是一种消极避世,而是人的涵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一种体现。至少我是认同的。

  篇二

  这篇文章主要写苏轼在赤壁之下游玩,因当时自己处境窘迫,而想到人生的短暂,生命的渺小。之后,又以辩证的思维说我们与万物都是无穷的。

  有人说,苏轼的世界观是放达而积极的;有人说,最后苏轼想明白了,豁然开朗。我却觉得那释然与轻松是暂时的。

  此篇文章中,苏子化身为客,来阐述自己内心的苦闷,后来文中苏自用变与不变的角度解释给客说:物与我皆无尽也。若说这句话是说给客听的,倒不如说是苏轼用来说服自己的,使自己释怀,我认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正在于此。与其说是解脱,到不如说是无奈与屈服。

  不过,最后作者还是获得了暂时的快乐与轻松。

上一篇:赤壁赋我眼中的苏轼200下一篇:《赤壁赋》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全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