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魅丹青》读后感

2018-07-17迟子建

  小说《鬼魅丹青》,迟子建再一次描述了婚姻和情爱的百孔千疮,没有一个人不是在困境中。

  读迟子建的《鬼魅丹青》,起初就被这个非同寻常的名字所吸引,全然不能明白个中含义,直到看完整部小说,才恍然长叹。

  鬼魅代表的是传统的道德舆论的力量,鬼魅丹青,则直指这部小说实际上是为我们展现一幅传统道德舆论中的人世百态。

  “清水洗尘”式的笔触把人口只有五万多的拉林小城的人世百态缓缓道来。那是一个“熟人社会”,从霞布的老板卓霞开始,所有出场的人物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联系的本质就是中国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思想道德观。

  小说从一场悬案写起。卓霞,作为小说的第一主人公,毫无疑问带着作者试图在小说中向读者传达的价值取向。她美丽,“中等个,细腰翘臀,柳肩丰胸,从不大声说话,像蜻蜓一样轻歌曼舞地行路,十足的女人味”,她善良,蔡雪岚生前交给她做的风衣无论如何都为她保密,但她身上还是有着小市民的一些特质,迷信,保守,小心眼。

  而在她背后作者塑造的另一个耐人寻味的角色,蔡雪岚,则被作者赋予了更多美好的特质。在她与罗郁的爱情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同样渴望着宁静的自由的生活态度和超脱世俗的恋爱关系。然而这种特质最终却没有走向美好的结局,那是压抑人性的现代社会对美好事物的摧残。作者把蔡雪岚的死写成了具有迷信色彩的死,让她因为黑鸽子的啄食而失手坠楼,而之后黑鸽子因为心生罪孽屡屡想自杀。这里的黑鸽子,不正是代表着状似看不见摸不着实则强大无比的道德舆论么?

上一篇:浅析《鬼魅丹青》下一篇:迟子建《采浆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