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小说中的三个世界

2018-07-17迟子建

  迟子建小说中的三个世界分别是什么呢?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迟子建自1983年开始文学创作以来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与她付出大量的心血分不开,也与她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政策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们开始恢复对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性继承,同时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对外国文化进行借鉴吸收。由此人们的文学观念发生了变化,新的审美空间逐渐形成,作家所能表现的领域扩大。而此后中国文学发生的变化则使迟子建视野更开阔并形成独特的审美风格。中国传统文学精神对于迟子建的影响是骨子里的,而20世纪外国文学对于迟子建的影响似乎也是非常大的。在影响迟子建的大师中,屠格涅夫清新优美的田园生活描写、川端康成充满诗一样的意境的唯美风尚、马尔克斯充满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叙事在迟子建的创作中都有所体现,但迟子建的小说自成体系,与上述大师在某一点上神似,却又绝不相同。本文试图从迟子建创作中的田园牧歌特色着手,探讨其小说的三个世界是如何相互交织形成了迟子建独特而丰富的文学世界,在其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文学理想。

  近年来人们逐渐注意到迟子建小说具有田园牧歌特征,如有人这样评价她的小说:“唤起了人们对田园景象、牧歌情调的悠然向往,抚慰着经济文化转型多元时代下人们浮躁、困惑的心灵。”迟子建毕竟生活在更现代化的当代社会,作品中必然带有新时代的烙印,其中人物的情感也更多地反映出当代人的特点。在她的乡村题材的作品中,田园牧歌情调是显而易见的,即便是在都市题材的作品中,她的作品都令人感受到一种牧歌的笔调。这来自迟子建对于现实生活的抗争,来自一种不屈不挠的对于理想的追寻。如在《第三地晚餐》中作者写女主人公为了使自己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不惜自费买菜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为一家人免费做了一顿晚餐。这看似荒唐的举动其实是人物在逆境中对于幸福家庭生活的一种追寻。这种对于辛酸生活的温情表达洋溢着作者对生活的热情,也是女性主体精神的一种觉醒及作者渴望建构和谐社会的文学表现形式,其中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上一篇:迟子建小说中的童年母题下一篇:迟子建早期作品中人性美的超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