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教案设计是怎样的呢?答谢中书书教案设计包含哪些教学目标呢?答谢中书书教案设计有着怎样的教学意义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答谢中书书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答谢中书书教案设计精选篇一:
教材分析: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给谢征的一封回信,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它“犹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仅用68个字,但在这短短的68个字中蕴涵着清远的意境,突现了山川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表达了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因此在教学中应通过读让学生尽情的欣赏这种美,并发挥自己的想象,置身于情境当中,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设想:
在教学过程中,把重点放在欣赏“美”上,而欣赏美的方法则是通过“读”来实现。读,则包括朗读、研读、诵读等,朗读也形式多样,包括自读、范读、个人读、齐读等。充分发挥学生自己所特有的个性和能力,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欣赏美,在美的享受中用情去读。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课文下边注释的词语,弄清词句含义。
2、能够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3、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优美的意境,培养学生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诵读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优美的意境。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以读代讲;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乐配画朗读。
六、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山水美。(二)初读课文,感知节奏美。
(三)再读课文,欣赏结构美。(四)朗读课文,品味语言美。
(五)研读课文,体会意境美。(六)小结, 引发共鸣
(七)拓展延伸,驰骋想象。 (八)诵读课文,体悟情感美。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欣赏美丽的风景。(播放风景视频),大家从眼前的画面里看到了什么?
生:山,水,树……
师:什么样的山,什么样的水,什么样的树呢?请大家来具体描绘一下你眼前的这幅画面。
学生活动:我知道,我来说。(畅所欲言)
师:大家都感受到了眼前这幅画面所展现的大自然的美好景色,山明水
秀,绿树成荫。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喜欢游山玩水,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描绘山水风光的优秀诗句。比如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
生:“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
师: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
生;“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
生:“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又如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
生:“柳暗花明又一村”
师:这些优秀的诗句真是不胜枚举。你看,好山,好水,好画,好诗。而今天,我们要走进的这篇文章,更是被称为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既像画又是诗,那会是一篇怎么样的文章呢?我们马上一起来感受和学习这篇短文《答谢中书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课题。
师:大家注意这个课题,“答谢中书书”两个“书”字连一起,这题目是什么意思啊?
生:“谢中书”是个人名,题目的意思是给“谢中书的信”。
师:指导学生阅读,明确:“中书”是官职,“谢中书”指的是谢征。陶弘景给谢中书的一封信。
由学生根据课下搜集的资料介绍作者及背景情况。
出示幻灯片明确:
作者简介: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作品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2师生互动,把握朗读音准和节奏。
①自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朗读的语音、节奏、感情等);
②示范朗读(播放朗读录音,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朗读节奏,语调,感情等);
出示:
1你能读准下面划线字的读音吗?
夕日欲颓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tuí)(yù)
2你能把握短文的朗读节奏吗?
四字句两字一顿。①实是/欲界之仙都。
②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③指名朗读课文,学生点评。
④全班齐读,教师稍做点评。
(三)再读短文,理解短文内容。
① 理解课文内容。学生质疑,师生解疑。
问题一:“歇”、“颓”的意思。
问题二:“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此句翻译。
问题三:“沉鳞”指什么?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学生活动:你言我语
每人选择一句来翻译,再找1-2名学生做通篇介绍,要求优美流畅,师生点评。
在理解的基础上分两大组进行朗读比赛;教师做出评价。
②理清思路,欣赏结构美。
总引——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
四季常景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写景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晨昏之景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抒怀 ―― 欲界之仙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师: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先向我们概括了山川的美是古往今来人们所共同赞叹的,然后依次展现了山川四时的美景,和一天中晨昏景色的变化,为我们勾画了一个活灵活现、趣味盎然的山林世界,最后作者自己也忍不住感慨,这么美好的地方真的是好比人间仙境啊!
(四) 朗读,品味语言美。
根据课件展现的优美图片大声朗读,把画面印在脑中,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品味语言的精练。
问题:你觉得哪些字用得特别传神?
(讨论,明确)一个“将”字活画出轻纱似的晨雾逐渐消散,于是山水从朦胧中依次显出。
一个“乱”字,充分写出了猿欢鸟叫的群动之欢。
一个“欲”字,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夕阳鲜明的色彩和动感
一个“竞”字,着力表现了鱼跃清波的无限乐趣,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机。
(五) 研读,体会意境美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活动:我来当导游
1短文中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你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请任选一个角度,用“这里有_____之美,你看______”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
例:“这里有山水交映之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这里还有哪些美,哪位同学愿意来为老师和其它同学当一回小导游?
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
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 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
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合作探究:
2、“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作者是如何以景传情的?
本文作者用寥寥数笔,描绘了一幅清爽宜人的画卷,其间景物色彩灿烂,生命勃发,灵动飞扬。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3、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你能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情 怀?全文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实欲界之仙都”言简而意蕴。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并深感自豪,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六)小结,引发共鸣。同学们:孔子曾经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古今仁人智士用他们脍炙人口的文章写尽了山川草木的秀色,让我们去品味,让我们去感怀。其实,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用它那多姿多彩和真切自然的灵性感染着我们,只要我们用明亮的大眼睛,用宽广的胸怀去发现,去感悟自然,感受生活。我们的阳光将会变得更加灿烂,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无限美好。
(七) 拓展延伸,驰骋想象。
1默写课文。
2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现代文大胆地扩展描绘文中的景色(可任取 句加以想象扩展),写一写,读一读。
(八)以背诵课文结束学习,体悟情感美。。
板书设计: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总引: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分:写景 四时之景 仰视:高峰入云(山之美)
俯视:清流见底(水之美)
平视:青林翠竹(色彩美)
美
晨昏之景 猿鸟乱鸣 (动态美)
沉鳞竟跃
总:抒怀 欲界之仙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