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弟子规》构造人文理念

2018-07-21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通过对《弟子规》伦理道德教育特点的研究,目的是为语文教育中人文理念的实现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人文理念的实现应植根于深厚的文化土壤

  《弟子规》进行伦理道德教育不是脱离其他知识而进行的单纯说教,而是与文化知识与其他知识教育融合,按照一定的道德理想塑造儿童心灵,培养学生美好的品德,达到敦人伦、美教化、淳风俗的教育目的。

  《弟子规》特别注重别尊卑、序长幼的伦常关系教育,劝孝、向善是其主旨,这与儒家的传统美德是一脉相承的。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行为要小心谨慎,言语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博爱众生,关怀苍生,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地学习其他有益的学问。凡此种种,总是力图构建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

  语文教育人文性最重要的体现是从人类优秀的文化中吸收养分,使学生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进而塑造其健全的人格。而这个目标的实现,如果脱离了深厚的中国文化土壤,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如果忽视文化的渗透力,将塑造健全的人格用一种道德符号的形式强行灌输给学生,结果只会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在这方面,《弟子规》从编写体例到其包罗的内容,都给了人们有益的启示。如果教师在人文理念实现的过程中,避免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塑造健全人格与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与其他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与学生可知可感的现实世界结合起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那么人文理念的实现就有了坚实的基础,也更便于具体的实施。

上一篇:弟子规对当代人的影响下一篇:解读弟子规总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