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词《倦夜》的诗意赏析

2018-07-21杜甫

  《倦夜》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律。此诗前六句写夜晚景色,后二句由写景转入抒情,总结全篇所写之景,点明了题意。全诗炼字精妙,构思精巧。黄生评此诗云:前幅刻画夜景,无字不工。结处点明,章法紧峭。

  《倦夜》

  【年代】:唐

  【作者】:杜甫

  【内容】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赏析】:

  吴齐贤《论杜》曰:“唐人作诗,于题目不轻下一字,而杜诗尤严。”此诗题目,就颇令人感觉跷蹊。按说,疲倦只有在紧张的劳作之后才会产生,夜间人们休息安眠,怎么会“倦”?这是一个怎样的夜?诗人为什么会倦?让我们顺着这条线索,看一看诗中的描写吧。

  起句云:“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凉气阵阵袭入卧室,月光把庭院的角落都洒满了。好一个清秋月夜!“竹”、“野”二字,不仅暗示出诗人宅旁有竹林,门前是郊野,也分外渲染出一派秋气:夜风吹动,竹叶萧萧,入耳分外生凉,真是“绿竹助秋声”;郊野茫茫,一望无际,月光可以普照,更显得秋空明净,秋月皓洁。开头十个字,勾画出清秋月夜村居的特有景况。三、四两句紧紧相承,又有所变化:“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上句扣竹,下句扣月。夜越来越凉,露水越来越重,在竹叶上凝聚成许多小水珠儿,不时地滴滴答答地滚落下来;此时月照中天,映衬得小星星黯然失色,象瞌睡人的眼,忽而睁,忽而闭。这已经是深夜了。五、六两句又转换了另外一番景色:“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这是秋夜破晓前的景色:月亮已经西沉,大地渐渐暗下来,只看到萤火虫提着小灯笼,闪着星星点点微弱的光;那竹林外小溪旁栖宿的鸟儿,已经睡醒,它们互相呼唤着,准备结伴起飞,迎接新的一天……

上一篇:杜甫诗词《哀王孙》的诗意赏析下一篇:杜甫诗词《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的诗意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