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诗人杜甫的家境并不糟糕

2018-07-21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当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们感叹杜甫的心怀天下的同时,或许也对他的遭遇表示过同情,但是大诗人杜甫的家境真的是大家想象中的那么糟糕吗?

  在许多读者的心目中,杜甫是一个穷困潦倒的诗人。这个认识,有一定的事实依据。但是,既不全面,也不准确。一些人根据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幼子饥已卒”和《八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布衾多年冷似铁”“床床屋漏无干处”等诗句,把杜甫一家想象成贫农无产阶级,则明显违背了史实。由于中年以后仕途坎坷,兼之遭逢长达七年多的安史之乱,很多时候,杜甫心情糟糕,漂泊路上,杜家老小吃过不少苦。因此说杜甫穷困潦倒,也不为过。但是,有两个事实不容否认:一是,杜甫所到之处,基本上都有在当地担任地方官员的亲友会给予他以物质上的帮助;二是,杜甫家并非赤贫之家,一直是有房地产业的。

  那么,杜甫家都有过哪些房地产业呢?

  作于公元763年(当年杜甫52岁,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县)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便下襄阳向洛阳”一句,杜甫自注云“余田园在东京”;作于公元767年(当年杜甫56岁,在夔州,今重庆奉节县)的《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诗有“两京犹薄产”一句。这都说明,杜甫家在长安、洛阳两个当时的都城辖境,都是有房地产业的。产业不见得有多大,但是,所在地都不寻常。打个比方,相当于今天在北京上海都有房地产。

  杜甫家在洛阳的房地产业,有可能指陆浑庄,也可能除陆浑庄外,另有洛阳城里的产业。公元741年,杜甫写作《祭当阳君文》,“小子筑室首阳之下,不敢忘本,不敢违仁,庶刻丰石,树此大道,论次昭穆,载阳显号”云云。这是新居落成,昭告远祖。《寄河南韦尹》“甫有故庐在偃师”,《忆弟二首》原注“时归在河南陆浑庄”,指的大概是同一个地方。陆浑庄是杜家老宅所在地,也是杜甫与弘农杨怡之女结婚成家之地,除了房产,应该还有一些土地。

上一篇:杜甫科考为何屡考不中?下一篇:杜甫诗词《阁夜》的诗意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