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二首》教案

2018-07-21杜甫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析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和其忧国忧民的意识。

  2、学习抓住“诗眼”,赏析古代诗歌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分析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和其忧国忧民的意识。

  2、学习抓住“诗眼”,赏析古代诗歌。

  教学方法:尝试学习,以读为主,讲、读和讨论相结合。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堂,明确教学目标

  二、关于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曾祖时迁居河南巩县(今属河南),祖父杜审言为初唐著名诗人。青年时代漫游各地,33岁时遇到 “赐金放还”的李白,两人曾同游梁宋之地。后入长安,困顿十载,“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安史乱起,杜甫落入叛军之手,后脱逃奔赴肃宗行在,任左拾遗。因上疏救房瑁,被贬,弃官后奔蜀投严武,为检校工部员外郎,世人因称其为“杜工部”。严武死后, 杜甫漂泊于蜀、鄂、湘一带,穷困潦倒,病痛缠身,于大历五年(770)冬死于赴岳州舟中。

  杜甫出生于奉儒守官之家,他有立登要路、致君尧舜的崇高理想,但命途多舛,一生坎坷。他的诗歌忧国忧民,真实感人,安史之乱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其诗中都有反映;他的诗歌还提供了战乱时期生动的社会生活画面,故称“诗史”。杜甫在诗歌创作上各体兼工,遣词造句,精工巧妙,艺术成就极其突出,后人称为“诗圣”。

  三、布置学生熟读诗歌,并尝试背诵

  四、师生共同赏析、探究诗歌

上一篇:杜甫《登岳阳楼》教案设计下一篇:杜甫《阁夜》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