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上课课程观察

2018-07-16对联

  理论预习:

  海德格尔说,教师,“他得学会让他们学”,真是一语道破了“教”的奥秘之所在。教,主要不是一种传授知识、技能的行为,而首先是激发学生学的愿望,培养学的责任意识和能力——教自己的意识和能力的活动。基于教师教的学,总是以为学到的是不可质疑的绝对真理,更因为教师总是以为自己所传授的一定是对的好的,或被说成一定是对的好的,否则自己的教就毫无价值可言,饭碗也就岌岌可危了。而基于教自己的学,必然发端于对自然、对世界、对人生的质疑,并且总是在拷问自己所学的是否于解答自己的疑惑具有真正的价值,因为即使是人们公认的常识也往往在不断地被证伪。在教自己的过程中,他固然也学到了知识、技能,但仅仅是为了“致用”,更在“致用”的过程中不断地教自己,从而不断地更新已经学到的知识、技能,决不会一信到底,一劳永逸。

  学,面对的不是教师的教,而是面对自己的人生,而任何一个人的人生总是处于变化、流动的状态之中。

  “让学”比传授知识、技能要困难得多,因为它要激发、培养、发展学生对自然、对世界、对人生的好奇心理、质疑心理、探究心理,并且学会质疑、学会探究、学会不断地更新自己。合格的教师永远在学,他是在教,但却是基于自己学的教。这不仅是由于教师自己学而不断给教注入新的动力、活力,更是因为教学就是对话。师生通过合作获得共同成长。学校是学生的学校,更是教师的学校;教室是学生的教师,更是教师的教室;讲台时教师的讲台,更是学生的讲台。学校、教室、讲台都是师生对话的空间。基于自我付出的教与基于自我学习的教是不同的。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由基于自我付出的教转向基于自我学习的教,从基于教师教的学转向基于教自己的学!

  我们可以把海德格尔的“让学”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让热爱,一个是让实践。这是语文教学的两项基本原则。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让学”首先是让学生爱上汉语、文学,起码是对汉语、文学的学习饶有兴趣。“让实践”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汉语素养和文学素养来自于学生的读写听说实践。“让实践”可以有两层意思:一是勇于放手让学生去实践,不能总是抱着走、背着走、牵着走。学生是学的主体,要尊重学生学的主体地位,要相信学生学的无限潜能。二是善于给学生指点实践的门径和方法。从根本上说,“让热爱”与“让实践”是一码事。教师是让学生在读写听说的实践中爱上语文的,热爱必然体现于读写听说的实践之中。“让热爱”是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范畴,“让实践”是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问题。

  “让热爱”,不是让学生热爱分数;让实践,不是让学生为分数而操练。只有热爱语言、文学的教师才能让学生真正爱上语言、文学;只有自己对读写听说有感悟的教师,才能带领学生走上语文实践的正途。

上一篇:春联教案及深思下一篇:苏教版《春联》优秀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