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对联的形式相通、内容相连、声调协调、对仗严谨。这么严谨的对联中又发生了怎样有趣的故事呢?
古今对联故事篇一
古时有一个和尚前去赶考,主考便出联而试:
孔圣人三千弟子下场去。
和尚对到:
如来佛五百罗汉上西天。
主考再出一联:
子曰:克己复礼。
和尚对到:
佛道:回头是岸。
主考已开始有点火了:
旗鼓。
和尚对:
木鱼。
主考已忍耐不住,怒道: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和尚又对道: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主考已忍无可忍:
快滚!
和尚却无动于衷,仍道:
善哉!
古今对联故事篇二
相传【宋】时秦少游慕苏小妹才名,乔装成化缘道人去见苏小妹,并问道:
小姐有福有寿,愿发慈悲。
小妹应声答云:
道人何德何能,敢求布施!
少游又问讯云:
愿小姐身如药树,百病不生。
小妹一边走,一边答应:
随道人口吐莲花,半文无舍。.
少游直跟到轿前,又问讯云:
小娘子一天欢喜,如何撒手宝山?
小妹随口又答云:
风道人恁地贪痴,那得随身金穴!
古今对联故事篇三
【清】代文学家李调元,才思敏捷,以善对而闻名。曾任广东学政,有一牧童故意在李经过的路上以三块石头垒成一座石桥。李坐轿路经此地,石桥被轿夫踢倒,牧童责问轿夫,双方争吵不休。李调元下轿调解,牧童说:“你既是李大人,听说善于作对,小子出个上联请你对吧?”李调元欣然答应,牧童念道:.
踢破磊桥三块石,
李调元想了好久,竟未能对出,只好约明天再来应对。回家以后,冥思苦想,茶饭无心,妻子问知其故,微微一笑,在纸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出’字,然后用剪刀剪成两个‘山’字。李调元恍然大悟,于是次日一早即到约定地点,见到牧童,对出了下联:
剪开出字两重山。
牧童哈哈大笑:“李大人,这下联恐是你夫人想出的吧?”李调元吃惊地问:“汝何以知之?”牧童答道:“妇人常与针线、剪尺打交道,男子汉大丈夫则应将剪子换作斧头。何不就将下联改为:
劈开出路两重山。
李调元面红耳赤,但内心颇为佩服。那牧童却又说:“我再出个对子你对吧!李大人是文人学士,饱读古文,会做文章,我就以此为题。”说完,又念出一个上联:
古文人做,做诗做赋做高官。
李调元觉得此联亦颇难对,只好再次回到家中,和众门客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下联:
八刀心忿,忿世忿命忿穷途。
谁知李调元第二天向牧童念出下联,又被牧童取笑:“这分明是个穷书生对出来的,李大人是达官贵人,对出这样穷酸气的对子于身份不符。不如改成:
大口一吞,吞云吞雾吞江海。
这样才有气魄呢!”李调元听了,不禁连连点头,称赞这牧童是个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