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一心为民的故事

2018-07-17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句就足以让人驻足,也是这一句气势非凡的话,让我不由自主的给范仲淹贴上了“仁人之心”的标签。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范仲淹一心为民的故事,欢迎阅读。

  北宋景祐元年(1034),因宋仁宗废后,御史中丞孔道辅、谏官范仲淹、孔祖德等人联*上书,以“后无过,不可废”为由,劝仁宗收回成命,结果这三个人贬的贬,罚的罚。范仲淹就是在这一年的春天,带着家人,离开京城开封,南下浙江,到睦州府当知州。这对于作为谏官的范仲淹来说,无疑是个很大的打击。

  但是,范仲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把满腔冤气深埋心底,因为,他的人生宗旨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一路南下,还没到睦州府城,也就是在富春江边,看到严子陵钓台下的严先生祠堂颓败不堪,心中一片黯然,因为严子陵的高风亮节,向来为范仲淹所景仰。到了州府,放下行囊,范仲淹就召集本地贤绅,议论此事。很快,严先生祠堂被修葺一新,范仲淹亲自为之作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对严子陵大加赞赏。

范仲淹

  在修严先生祠堂的同时,范仲淹又开始着手创办一所书院。

  范仲淹认为,一个地方的发展,人才十分重要,而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睦州府城原有一所州学(官办学校),是设在孔庙里的,规模不大,环境更是不理想。范仲淹就在兴仁门外的文昌阁前创办起一所书院——龙山书院。可以这么说,这是建德历史上第一所正规的官办学校。千百年来,建德人一谈起教育史,人人都不会忘记范仲淹创办的的龙山书院。

  睦州城背靠乌龙山,面临三江口,水患不断。在范仲淹的主持下,于城东修起一座南北向的堤坝,把龙山来水及三江口的洪水挡在城外。与杭州西湖上的白堤、苏堤一样,此堤曾被称为“范公堤”。另外,他还主持疏浚东、西两湖,使之成为府城内两处胜景。

  范仲淹是景祐元年的春天来睦州的,到了这一年的十月就离开睦州,去苏州任职,前后总共半来年时间,但他却为睦州人办了许多好事、实事,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这是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最真实的写照,也是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的具体体现。

上一篇:范仲淹小时候的故事下一篇:范仲淹心怀天下的故事